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紐時記者被迫離境後 白宮敦促北京尊重新聞自由

發表時間:

《紐約時報》記者王霜舟(Austin Ramzy)因簽證未獲延長而不得不離開中國後,美國白宮公開批評中國對外國媒體的待遇。法新社華盛頓電稿稱,白宮不滿北京這項決定,30日發表聲明指責中國對新聞自由加以限制,對外國媒體尤其嚴格。在該聲明中白宮表示,紐時記者王霜舟被迫離境,美方“深感失望”,並稱北京的做法“與美國對中國和其他外國新聞人員的待遇大相徑庭”。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白宮發言人卡尼(Jay Carney)聲明指出,美國高度關注外國記者在中國持續面臨工作受阻多重限制,包括延遲發給記者簽證、在所謂敏感議題上限制記者行動,以及地方政府的暴力對待。中方諸多限制和對媒體的待遇違反新聞自由原則,更與美方對待中國與其他國家記者的方式有明顯的對比。

卡尼表示,美國對《紐約時報》駐華記者王霜舟因記者工作許可證延遲發給,被迫離開中國大陸感到失望;美方持續關切王霜舟與其它等待多月,甚至數年,仍無法獲得工作證與簽證的多個案件。

卡尼指出,美方已不斷向中國政府高層表達關註記者與媒體機構遭到的待遇,美方今後仍會繼續關切此一問題。該聲明強調,美中兩國應擴大新聞交流,提高瞭解與互信,而非限制記者工作職能。此外,美方敦促中方承諾,按時處理外籍記者簽證與工作證,不再封鎖美國媒體網站,去除阻礙記者專業工作的限制。

白宮還強調出,美國在全球支持普遍人權與基本自由,而言論與新聞自由是其中的核心。美國副總統拜登也曾經在去年12月訪問中國期間,親自向中國領導人提出了中國政府對待外國記者的問題。

同一主題,現在讓我們重溫紐報28日登出的文章,這篇由該報駐京記者傑安迪署名的文章寫道:“儘管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和中國領導人會面時提出反對,但中國似乎已經確定要在本周強迫一名《紐約時報》駐華記者離境,並將繼續阻礙供職於《紐約時報》和彭博新聞社的其他一些記者,在北京接受新的工作崗位。這名記者39歲,名叫王霜舟,已駐華六年多。去年12月底,王霜舟獲得了有效期一個月的簽證得以繼續留在中國,但政府表示,周四簽證到期時,他就需要離境。”

據悉,王霜舟是過去13個月里第二名因簽證申請得不到批准,而被迫離華的《紐約時報》記者。我們還記得,2012年《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報道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家人在其當政期間聚斂了巨額財富,從而激怒中國官方,該報網站隨之被封閉,並且自那以後不允許《紐約時報》向北京分社派駐新的記者。傑安迪的文章遂指出,王霜舟被迫離境正是這種不滿的最新表現。

傑安迪在文章中提到了另一位同仁的雷同案例。他寫說,和王霜舟的境遇相似,2012年夏天從路透社跳槽到《紐約時報》的資深駐華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也被迫在2012年底離華,當時他作為路透社員工獲得的記者簽證到期。儲百亮申請作為《紐約時報》記者獲得一份新簽證,但北京拒絕處理他的申請。從那以後,中國政府一直沒有給儲百亮簽發新的記者簽證,而他一直在妻子、女兒住在北京的情況下,從香港發回報道。

對於王霜舟因無法取得記者工作證與簽證,於30日離開中國前往台灣。北京方面對此的解釋是,王霜舟工作轉換未依規定申報,因而未獲延簽。據了解,被迫離境的王霜舟將暫時在境外即從台北報道中國,他也將繼續向北京官方尋求獲得長期的居留簽證。

不過,外界普遍認為,紐時、彭博社和其他外國媒體此前陸續報導了中國紅色權貴家族在海外持有大量資產,導致外國記者獲發籤證的難度進一步升高。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