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輿論看中國

法中建交五十年來的“誤會”

發表時間:

法中兩國政府1月27日分別在巴黎與北京隆重慶祝了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法國媒體近日爭先對此進行報道與評述,法國中國問題網站28日刊登專欄文章,標題是:五十年前法國承認共產中國的背後。還原了法中當初建交時的歷史背景,真實的介紹了戴高樂將軍當初與中國建交的真正的動機以及法中關係五十年來彼此之間的一些“誤會”,準確地說,是多年來法方對中方的意圖以目的的一些一廂情願的猜想。 

廣告

文章的作者弗朗索瓦•丹如指出,就在法中兩國都歡慶建交五十周年之際,有必要將當初兩國建交時的歷史背景誠實的重現在兩國民眾的眼前。

戴高樂將軍當初敢於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唱對台戲,決定法國與中國建交,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舉措,今天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驗證了戴高樂當初決策的英明。然而,必須指出的是,戴高樂當初作出上述決定時的原因有相當一部分也是為了走出美國的勢力範圍。就在中法建交之後不久,法國就宣布退出由美國主導的北約,戴高樂將軍並且還於1966年兩度發表反對美國發動越戰的著名的金邊宣言。

法國與中國建交,曾經引發美國以及德國等西方國家的不滿,這也是為什麼戴高樂將軍當初在法中建交記者會上特彆強調,與法國建交的中國,在共產黨統治之前,也叫中國。

法中建交五十年來,無論是由於意識形態領域的一些偏見的原因,還是由於一方對另一方的意圖判斷上的失誤,雙方在這一段時期內的交往過程中曾經出現各種各樣的誤會以及對當時發生事件所作出的有意或者是無意的錯誤的判斷。

文章指出,事實上,當初法國與中國建交時,也就是1964時,很少有觀察家對中國當時的現狀有一個客觀的認知,當時,幾乎沒有遊客前往中國旅遊,而罕見的幾位外國媒體駐中國的記者往往都是支持新中國政權的媒體人,他們不可能用客觀的眼光來看待中國,而且,當時的記者以及外交人員的活動範圍都受到嚴格的限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就在法國與中國建交的前夕,中國剛剛渡過了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大躍進年代,按照前新華社記者,楊繼繩在《墓碑》一書上的記載,此次運動可能造成3600萬人死於饑餓,而外界對這些基本都一無所知。法國當時駐香港的軍事參贊Bernard Krouk 貝爾納•克里克曾經在一份1958年十月的報告中引述一些不願意透露姓名的遊客的話記載說,在中國見到有人用水泥修建巨大的泥坑來裝屍體。1961年,法國外交部亞太司的一份記錄上簡短的寫道,中國農村因饑荒而發生農民暴動,而這份記錄令人驚訝地將饑荒的原因歸咎於旱災,水災以及其他性質的自然災害。

另外,1963年中法建交前夕,戴高樂將軍派遣前總理埃德加•富爾(Edgar Faure) 為特使訪問中國,當時大躍進剛剛結束,中國內部毛澤東與劉少奇爭權奪利的鬥爭已近拉開序幕,在北京會見周恩來和陳毅,在上海會見毛澤東的埃德加•富爾對此卻沒有任何覺察。法國媒體隨團記者當初有關毛澤東的報道看不出任何內部鬥爭的蛛絲馬跡。

同樣,就在法中建交兩年之後,中國發動了災難性的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不僅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永久的創傷,而且還波及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地區國家,柬埔寨紅色高棉製度的殘酷迫害本國公民的手法達到令人髮指的程度。今天看來,如果說美國軍隊當初應該儘早推出越南是不言而喻的話,與之相反,戴高樂當初認為不應該將一個擁有如此大量人口的中國孤立起來的說法,使人們忽視了中國在意識形態領域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戴高樂將軍當初認為只要美國退出越南,那麼,中國也將尊重越南的主權,而事實上,毛澤東所為卻同戴高樂的預測恰恰相反,毛澤東正是利用了東南亞地區的政治以及武裝衝突為他掃除黨內的競爭對手提供機會。

作者最後指出,雖然,中國在與西方的交往中曾經幾度試圖翻過衝突糾紛這一頁,但是,這些分歧卻往往揮之不去,陰影不撒。中國雖然已經走出了共產主義時代,不再對外傳播共產主義,但是,中國成為有影響力的帝國的意願依然存在。而西方過去長期以來將中國當作是掠奪的對象,之後,又在毛澤東時代將紅色中國理想化,今天,又試圖用美國式的資本主義自由體制來將中國套在其中,而歷史留下的教訓卻是歷史悠久的中國首先感興趣的是他自己的利益,他自己所有達到的目的,他所面臨的巨大的挑戰以及政權內部的反反複復的權力爭奪活動。

中國問題網站文章鏈接:

http://www.questionchine.net/il-y-a-50-ans-la-france-reconnaissait-la-chine-communiste-l-envers-du-decor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