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大陸顧慮開放陸客在台中轉涉國與國關係

發表時間:

●兩岸兩會上周在台北舉行了第十次高層會談,並且簽署了協議,這次的會談,具體的成果有哪些呢?這次主要簽署了「兩岸氣象合作協議」和「兩岸地震監測合作協議」,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兩岸的主管機關展開交流合作,迅速獲得正確資訊,讓業務人員精確掌握地震和天氣變化的趨勢,尤其是極端氣候和災害性地震,可以加強保障人民財產安全。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另外,雙方敲定了後續協商的六項議題,有貨品貿易協議、爭端解決協議、租稅互免協議、兩會互設辦事機構事宜、環境保護合作協議,以及飛航安全及適航標準合作協議。其中,有關環保合作協議,雙方都認為合作項目可以擴充到最近火紅的霧霾問題,可以說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

●有關開放大陸旅客長途旅行時可以「赴台中轉」的問題,台灣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十分重視,要求所屬部門,限期在兩個月內完成準備,為什麽台灣這麽重視這件事?

大陸方面以前可能並不知道開放大陸旅客「赴台中轉」對台灣這麽重要,所謂「赴台中轉」就是說,大陸旅客如果要去美國、加拿大,可以經由台灣的桃園機場轉機。根據江宜樺的說法,台灣現在正在積極推動興建「桃園航空城」,希望把台灣建設為「國際空運轉運中心」,而陸客中轉攸關桃園航空城的成敗,對台灣經濟發展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為什麽這麽重要呢?如果兩岸談妥陸客可以從台灣中轉,將為台灣帶來大量大陸和東南亞的旅客,經由台灣轉到北美洲,台灣航空公司的載運量將可以增加四成到六成,航空城才撐得起來。

台灣交通部長葉匡時說得更清楚,他說,桃園航空城是接下來四十到五十年,台灣最重要的發展計畫,「要是沒有做成,台灣就掰掰了」,台灣想經由桃園機場大量增加的載運量,產生其他周邊經濟效益,比如台商可以把總部設在桃園航空城,歐美旅客也可以將台灣變成進出大陸的樞紐,而桃園航空城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他說,就是「陸客中轉」。

●這次的兩會高層會談,大陸方面對「陸客中轉」的態度如何?大陸以前不同意的主要癥結在哪裡呢?

大陸方面的顧慮其實還是政治考量。大陸認為,台灣是國內航線,所以大陸居民前往台灣不是使用護照出入境,而是使用大通證和入台證,所謂大通證就是「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如果大陸旅客使用護照進出台灣,就變成國與國的關係了,可是辦理大通證和入台證須要花費一周到兩周,太花時間,台灣希望大陸同意,比照國際慣例,對於中轉的旅客,可以採用護照或24小時內機票及有效簽證取代,這次會談,大陸方面同意會認真評估,預計兩個月後再度交換意見,所以台灣行政院長江宜樺要求所屬,在兩個月內先完成「陸客中轉」的準備工作,顯示台灣非常重視這件事。

●另外聽說因應台灣要求開放「陸客中轉」,大陸跟着提出「增加新航線」的要求,台灣有些媒體開始擔心,大陸會不會趁機要求開放「海峽中線」,影響到台灣安全防衛的縱深?

的確有媒體擔心這個問題。但海基會和海協會都說,「陸客中轉」和「增加新航線」是兩個不同的議題,雙方協商時「不會綁在一起談」;海基會更強調,新增航路不會涉及敏感的海峽中線的問題。

目前兩岸之間,每周有828個航班,台灣希望大陸開放「陸客赴台中轉」,大陸就提出希望增加兩岸之間的航路,目前兩岸之間共有三條航路,但都沒有穿越海峽中線,而是分別從台灣的南北兩端進出,大陸認為,開放大陸旅客在台灣中轉的話,航班會更多,現有的航路會更擁擠,因此希望增加新的航路,不過大陸方面也說了,「開放陸客從台灣中轉」和「開闢兩岸間新航路」是個別議題,兩岸不會溷在一起談。因此也就沒有所謂「海峽中線」的問題,起碼到目前為止,這還都是台灣媒體的「政治考量」,兩岸兩會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並不打算打破「海峽中線」的既定默契和均勢,那絕不是一個聰明的選項!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