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李克強在亞當斯密和毛之間徘徊

發表時間:

擔任總理一年的李克強昨天在中國人大會議上做『政府工作報告』,海內外反應不一。法國世界報評論說:改革與穩定,中國總理在亞當斯密和毛之間騎牆。但台灣的聯合晚報則評論,李克強萬字報告,有出人意料之處。關於李克強報告中提及的反腐打老虎,有些中國國內專家的解讀別具一格。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世界報評論說,在自由主義經濟和維持專制制度中間尋求出路,這大約是李克強面臨的難局。在幾千名人民代表面前,李克強強調市場經濟這隻看不見的手,同時念念不忘維護制度的穩定。讀完『政府工作報告』,至少讓那些期待北京稍微放緩一點經濟增長,從而更有利於改革的人會感到失望:李克強繼續維持2014經濟增長7.5℅的指標。但從修辭的角度看,出現了一點微弱的區別:在這個增長率後面加了一個“左右”。而且也提到合理浮動的概念,這可能會給經濟增長稍微減緩留下一個餘地。聯合報也認為這點出人意料:本來,“在破唯GDP論之後,大家都相信李克強不會再提經濟增長指標…”。

世界報認為,李克強的報告似乎想在積極改革和維護現有平衡之間找到一條“中間路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一句話,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穩定性,維持微觀經濟政策靈活性。李克強使用的語言比起前任少了一些技術官僚的語氣,但仍然以中共的經典語言作為參照。他承諾加強經濟改革,給私人資本更多空間,把中國變成外國投資者的樂園。改革戶籍,讓內部居民容易流通,讓民工容易在城市安家落戶。他還提到開放金融體制等等。同時,李克強首次強調重拳治理霧霾。他說,“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

李克強在其報告中,明確宣示他在經濟層面的自由主義理念。面對人民大會堂端坐的人大代表,他表示,“我們深處着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放開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在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先鋒亞當斯密那裡繞了一圈之後,李克強的演說圍繞“創造性破壞”另外一種現代經濟思想展開。他認為:“堅持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鼓勵企業兼並重組。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強化環保、能耗、技術等標準,清理各種優惠政策,消化一批存量,嚴控新上增量。”

這一觀念似乎也開始在政治層面勾勒,李克強認為各級政府必須向民眾通報財政預算,“加大政務公開,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我們是人民政府,所有工作都要充分體現人民意願,全面接受人民監督”。

要做到這一切,同時還不能讓經濟增長適度放緩,許多外界的觀察家對此深感懷疑。要實現恐怕真的只有一種可能性,“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首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式社會主義道路的旗幟”。目標只有一個,實現中國夢。這是習近平發明的,現在在中國成了一個既能凝聚人心又模糊不清無所不在的口號。

李克強的報告有很多內容,聯合報則認為有三個出乎預料,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一面提要打破唯GDP,一面重提經濟增長指標出人意料外,還有第二個出人意料,“脫稿斥暴”,李克強嚴詞譴責昆明事件的暴行。據說人大代表手頭的報告中,沒有這一段;第三是報告的形式和文風也有出人意料之處,聯合報評論說:“李克強一萬多字的報告,看似大架構不變,仍有歷來的八股面貌,但變局藏在架構內…”比如段落開頭使用短句,不少是警語,“如此行文,當不只是一種風格,可能還潛藏了促變之心”。

中國國內有的分析則強調說,李克強昨天在大約一百零六分鐘的報告時間中,77次提到“改革”兩字。不過,這讓人聯想起習近平在十八大做報告時,一連說出來幾十個“人民”。當時就有中國的評論家稱 ,像這樣對人民上心的領袖不多。

中國不少媒體專門約請專家解讀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解讀的結果可能大都讓人欣欣然。比如涉及改革,就有專家評這是“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直面改革大考”;說到李克強繼續強調經濟增長指標,就有專家說:“7.5℅的經濟增長目標凸顯穩重求進的宏觀政策基調”;講到“建立權力清單制度”,有專家解讀“權力清單有利於將權力關進籠子”;評到政府報告中的軍費增長12.2℅,有專家解讀說,中國軍費與美國相比差距甚大;不過,有些專家解讀也別具一格,比如關於李克強報告中涉及的“反腐倡廉關鍵還是打老虎”一節,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解讀說,這次與處理薄熙來事件有變化,薄熙來是先免職再曝光,這次是先曝光,先扒皮,一層一層,扒到老百姓都“你懂的”時候,水到渠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