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為逃避住房信息聯網 廣東官員自曝己將其房產處置完畢

近日,有官員自曝己將手中房產處置完畢,稱傻子也不會等到信息聯網後被查。“誰會等着聯網後上面查到自己,傻子也不會這麼干”。據《華夏時報》20日的報道,廣東某市一國稅局官員透露,他的房產已經處置完畢,目前名下只剩下一套房,他認識的很多官員,也已陸續通過各種方式將房產處置,或賣掉大部分,或者更名轉移,最多隻留一兩套。

中國房地產建築
中國房地產建築 REUTERS/Stringer
廣告

對此,作者喬志峰的文章分析認為,這條新聞透露出不少信息:一,某些官員確實手中握有大量房產,他們是這些年來房地產領域狂飆突進的最大受益群體;二,某些官員財產來路不明、見不得光,其背後往往隱藏着更大的官商勾結和貪污腐敗等嚴重問題;三,反腐力度在加大,而部分官員“反偵察”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已經成為常態。

當然,除了以上“負面信息”,此事還透露出一些“正面的”或者說是值得欣慰的信息:住房信息聯網的舉措,確實打到了某些房叔、房爺的“七寸”,讓他們感到了惶恐不安。雖然他們得意洋洋地宣稱自己不是傻子、不會坐等被查,但顯然他們對此感到很心虛、很焦慮。如果由此作為突破口,推進官員財產公示等制度的出台和施行,不僅房地產領域存在的諸多黑幕將被徹底揭開,整個反腐倡廉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也會得到質的提升。

另一方面,儘管公眾對住房信息聯網寄予了降房價、反腐敗的厚望,這項工作的開展卻一波三折,甚至一拖再拖。2013年2月,住建部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在40個城市的住房信息聯網完成後,將在2013年6月底把住房信息聯網工程擴展到500個城市。現如今大限早已過去,該計畫卻爽約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一種普遍觀點認為,推出阻力在於地方政府出於自身利益而延遲。

推動社會進步和維護既得利益的抉擇,也往往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制約和掣肘。無疑,在第一回合的PK中,某些官員看得遠、行動快,暫時領先。這其實很好理解,事涉個人仕途甚至整個家族的興衰,他們又怎敢放過任何“風吹草動”呢。這反過來也提醒我們:包括反腐在內的很多事情,已經到了短兵相接搶時間、比決心的時候,切不可掉以輕心,更不可猶豫不決。機會稍縱即逝,一步放鬆,今後可能要付出更多的艱辛和代價。

喬志峰的文章又說,官員自曝房產處置完畢,難道對他們就沒有辦法了,就只能任其輕易矇混過關了嗎?肯定不是。正義有時候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住房信息聯網、官員財產公示等工作,要抓緊時間趕進度,紮緊制度的籬笆;同時,更要引入全社會特別是公眾的監督,鼓勵公眾發現問題、舉報問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再狡猾的貪官、再隱蔽的貪腐手法,只要真正將其置於群眾監督之下,必無所遁形。 新聞鏈接 http://news.163.com/14/0320/01/9NOBMDHU0001124J.html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