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經濟的興衰影響新興國家

發表時間:

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再次放緩,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依賴中國經濟的世界新興經濟國家的經濟產生負面影響,這是法國世界報經濟欄刊登的兩篇有着有機聯繫的文章內容;法國費加羅報經濟副刊也對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增長放緩撰文說,比預期更緩和,但第一季度百分之7點4的經濟增長率畢竟成為18個月以來的最低。

廣告

世界報常駐上海記者哈羅德的文章寫道,儘管中國政府繼續顯示保證一個穩定,能夠控制的經濟增長,而不要追求快速且並不穩定的高速增長,也儘管中國領導人安撫經濟界和投資界有能力採取措施拉動經濟,但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度重新放緩增長勢頭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已經下調了今年經濟增長的指標,而第一季度的增長率甚至沒達到這一目標。

中國經濟放緩體現在多個方面:從市場到需求,從投資到出口,各項統計都報告經濟指標在下降。中國貨幣從今年以來就一直貶值以期支持中國的出口。中國經濟第一季度百分之7.4的增長率比去年的第四季度已經放緩的經濟增長百分之7.7更低。令經濟分析擔心的是,中國經濟增長中重要因素房地產增長也處於疲軟狀態。

北京並沒有因為經濟放緩而過於不安。世界報的文章寫道,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剛剛結束的海南博鰲經濟論壇上指出,中國並不準備對短期出現的浮動採取強制措施。李克強同時還安撫國際投資界說,中國有豐富的抵抗經濟放緩經驗,也有多種辦法。中國去年夏天就採取多項刺激措施,包括減少中小企業的稅負,增加投資,開啟新的鐵路基建計畫,使得中國經濟在下半年得以明顯回升。

經濟分析預測中國政府不會採取強勁的干預和刺激,北京十分希望避免2008年11月份出台的四萬億人民幣重振經濟的負面效應重演,因為這一措施,雖然拉動了經濟增長,但是,所投入的項目不僅效益不好,還導致了腐敗激增,同時地方債務嚴重拖累中國經濟。世界報指出,自從習近平執掌權力以來,在反腐的同時,也對中國的經濟施以改革,更為規範,更為穩定,而不再一意追求高速度。中國制定經濟增長目標今年出現上下彈性的餘地,定位在百分之7.5左右。但問題是中國的經濟壓力是實在的,僅每年應當安置一千萬個新的就業崗位,就是重要的任務。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十幾年來影響着其他新興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幅度。世界報署名克萊爾蓋珞的文章說,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所做的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結果表明,中國與美國都是能夠影響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速度的大國。

雖然中國影響的能力與幅度不能與美國同日而語,但中國對世界各種原材料的需求,造成雖然有豐富礦藏但沒有完善工業生產與加工體系的新興經濟大國一味地大量出口原材料,而形成更加依賴中國的局面。因此,中國比美國更能影響新興國家的經濟。

世界新興國家的經濟與中國經濟的興衰緊密相聯,彷彿是福禍同當。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新興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受到中國經濟需求增高的鼓舞,而中國經濟放緩也成為新興國家經濟下滑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興經濟國家期待中國大量進口所擁有的豐富礦藏,卻忽略發展本國的工業體系,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荷蘭綜合症”,之所以稱之為荷蘭綜合症是因為荷蘭發現大量海上油氣田而主要依賴出口能源盈利。世界報最後分析認為,如果新興經濟國家希望擺脫對其他國家經濟的依賴,就應當將本國的經濟多樣化。

此外,今天法國全國性大報聚焦兩大主題:一是法國瓦爾斯新政府的經濟緊縮政策,另一個是阿爾及利亞總統大選。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