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拿破崙中國睡獅論 或為革命黨人推翻清帝制的鼓動宣傳

發表時間:

拿破崙關於“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的所謂“名言”,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近百年來,許多中國人都喜歡用“睡獅”來比喻或形容積貧積弱、蒙昧守舊、苦難深重,但卻又潛力無限、崛起騰飛的中國。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的演講中,曾強調指出:“實現中國夢,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威脅。拿破崙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如今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卻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習主席的上述講話一經傳出,拿破崙的“醒獅”論,便再次成為中國媒體和網民熱議的話題,但“醒獅”論在中國,也一直受到不少質疑和非議。例如,有分析人士認為,拿破崙生活在200多年前的法國,從未來過中國,也沒有密切接觸過中國人。假設拿破崙真的說過這句話,考慮到當時的信息傳播條件,這句話要想傳到中國,只可能是如下三種途徑:1. 要麼是拿破崙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及,2. 要麼是接觸過拿破崙的人,在其著作中提及,3. 要麼則是連續不斷地口耳相傳。

作者司馬當的文章《分析愛國主義忽悠的常見類型》中說,但是拿破崙留下的所有文字,都沒有提及這句話,接觸過拿破崙的人留下的著作,也沒有提及。如果是“口耳相傳”的話,能夠流傳到中國,那麼必定首先在歐洲有大量的傳播。但實際上,這句話只是在中國廣為人知,歐洲人對此了解甚少。用“沉睡的獅子”來比喻清朝末年的中國,最早應該出自於清末的革命黨人。

以下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1. 鄒容(清末革命宣傳家)在其代表作《革命軍》中曾經提及:嗟夫!天清地白,霹靂一聲,驚數千年之睡獅而起舞,是在革命,是在獨立!2. 留日的同盟會成員創辦過一本雜誌,刊名就叫《醒獅》。3. 陳天華(同盟會早期會員)的遺著是《獅子吼》 4. 陳天華的代表作《猛回頭》中也曾提及:猛獅睡,夢中醒,向天一吼,百獸驚,龍蛇走,魑魅逃藏。

那麼,為啥清末的革命黨人要用“獅子圖騰”,而不用“龍圖騰”呢?因為當時“龍”被視作滿清的標誌,名聲比較臭,因此用“獅子”來取代“龍” 作為圖騰,是清末革命黨人順理成章的理論選擇。探究“醒獅論”誤傳的成因,拿破崙第二次兵敗之後,二次退位,然後被囚禁於聖赫勒拿島。在這段期間,拿破崙確實曾經發表過針對中國的看法。

原話是:如果我是個英國人,我會認為那些鼓動和中國開戰的人,是英國最危險的敵人。英國會被打敗,也許一場印度的革命也會隨之而來。(出處參見“英文維基語錄”)為了避免某些憤青拿這段話去意淫,大致說一下這段話的歷史背景  拿破崙說這話的時間點是1817年。當時英國正在採用外交手段(阿美士德使節團)逼迫清廷開放通商口岸,兩國的關係有點緊張。

司馬當的文章又說,拿破崙認為:如果英國貿然發動對中國的戰爭,必定慘敗,甚至連印度都不保(當時印度是英國殖民地)。不過,就在拿破崙說完這段話不久,1839年爆發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輕鬆擊敗中國,迫使清廷簽訂《南京條約》。所以拿破崙這段預測,可以說是大錯特錯。綜上所述,一方面拿破崙曾經預測過中國的牛逼(可惜當時的預測完全錯了)。另一方面革命黨人不斷用“醒獅/猛獅”來寓意中國。所以後人便把這兩者嫁接到一起,就變成了拿破崙版本的“中國醒獅論”。

作者李悔之的文章說,拿破崙“睡獅”典故的由來有很多說法,其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公元1816年,英國貿易使臣阿美士德出使大清國商談貿易,但嘉慶皇上卻不以為然,聲稱“撫有四海,物產豐盈”的天朝上國,無須與西洋莞爾小國搞什麼貿易……。激憤無奈之下,阿美士德返國,準備請求英王以大炮轟開中國大門。歸國途中,阿美士德經過聖赫勒拿島,登門求見被關押在此的一代梟雄拿破崙。

得知阿美士德的中國行遭遇和回國後的打算之後,拿破崙當時曾警告說:“要同這個幅員遼闊,物產豐富的帝國作戰,會是世界上最大的蠢事”。前些天,一篇《拿破崙未提“中國睡獅” 系革命家宣傳所用》的文章,曾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和轉發。文章認為:拿破崙關於“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之斷言,是上世紀初媒體、文人、革命宣傳家,人為嫁接的政治寓言,其實拿破崙本人並未說過。

然而,為何“睡獅”論的創作權,最終卻落在拿破崙身上了呢?文章作者認為,或許是因為拿破崙乃蓋世梟雄,名氣最大,能夠起到最大的權威效應吧。不過,這次網絡上圍繞“醒獅”話題的爭論,最大分歧並不在於拿破崙是否說過這句話,而是對“睡獅論”本身是否客觀準確,所存在的尖銳分歧和對立。多數人都對“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表示強烈認同;但也有不少人卻對此冷嘲熱諷,說中國是一隻“病貓”,充其量不過是頭紙老虎而已。

贊同“睡獅”論的理由是:漢唐之時,中國與羅馬分別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兩大國家;既使到了北宋和明朝萬曆時期,中國的GDP也都曾佔到世界的80%;只是到了清朝嘉慶皇帝之後才漸漸衰落了。而冷嘲熱諷的一方則認為,在信息極不發達、統計條件極為落後的古代,硬說中國的“GDP佔世界80%”,未免太可笑,太夜郎自大了。還有,以GDP論英雄的做法很不靠譜。

因為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最重要的依據並不是什麼虛幻的GDP數據;也不僅僅是軍事、科技和經濟力量的強大。而是制度的強大、公民精神的強大、國民意志的強大;還在於社會公平正義是否得到高度彰顯,是否真正實現了“國強民富”的偉大理想!而過去兩千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中國要麼是“國富民窮”、“國強民弱”,要麼也是處於積貧積弱的狀態。

間或出現一個什麼所謂的“盛世”,也都是統治者自已人為粉飾、並且曇花一現的的偽“盛世”。真正“國強民富”的強盛時代從來就沒有過。正是因為公平正義的缺失,才導致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慘宿命,中華民族從來都難於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近百年間,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列強,皆視中華民族為“劣等民族”,甚至許多中國人也自認為自己是“劣等民族”。

李悔之的文章又說,確實,“中國人歷來是一盤散沙”。但這種“一盤散沙”的責任卻並不在於普通中國人,而在於宗教缺失;在於皇帝老兒或者薄仁寡義,或者昏庸無能;更在於苛政猛如虎,官吏貪得無厭;在於社會公平正義盡失、國家歸屬感全無!但縱然這樣,一旦外敵侵犯之時,中國人大多時候都能萬眾一心共赴國難。正如韓寒所言:“統治這個國家是幸運的, 統治者犯下很多錯, 人民卻依然相信那隻是奸臣所為, 並始終對最高權力擁有者抱有耐心和期待”。

那麼,中國究竟是“睡獅”,還是“病貓和紙老虎呢”?文章作者以為,關鍵在於置身於何種制度。如果選擇一個嚴重扼殺思想自由,嚴重扭曲、摧殘人性的制度,縱然“睡獅”睡來,也只能呈威一時,很快將成為一隻紙老虎、死老虎,最後成為一隻“病貓”。香港、台灣和海外數千萬華人華僑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如果置身於一個思想高度自由、個人權利得到法律充分保障的制度,憑藉幅員遼闊、物產豐富、人口世界第一的優勢,中國必將成為一隻永恆的“威武之獅”!

作者孫玉良的文章說,最高領導人說,如今“中國這頭獅子已醒了”,但醒來的獅子就真的很強大嗎?沒看出來。究其原因,國內老百姓備受貪官污吏的壓榨,國防外交也一再受到日本、菲律賓、越南等蕞爾小國的欺凌,何強之有?而且,作為十三億分之一的獅子之毛,我一點也“自毫”不起來。儘管中國的GDP世界第二了,但除了因為“愛國”而像阿Q同學一樣高興外,又常常因為拖了國家的後腿而煩惱。

我的生活,除了因“被平均”而芝麻開花,又常常因為小日子捉襟見肘,而倍感失落。我不得不被動反思:領導說中國這頭獅子已醒了,你醒了嗎?知道地溝油危害食品安全,但有人還在造,他們沒醒;老人倒地沒人扶,不扶的人沒醒;被扶的人訛詐扶人的人,他們也沒醒。新聞聯播不說真話沒醒,人大代表充當舉手機器沒醒;有的人處處設防處處設置敏感詞,不讓醒……。

獅子醒了不只是一句口號。如今中國大地己經滿目瘡痍,人們生活在霧霾滿天的空氣里。我早就想醒了,但你讓嗎?最可怕的事實是,醒來的獅子,如果發現自已被關在籠子里,你想他會怎樣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