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

世界銀行預測中國今年或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世界銀行預計中國提前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而超過美國,世界銀行今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正處於失去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的邊緣,今年其經濟規模很可能落在中國之後。

江蘇連雲港港口準備出口的中國產汽車。
江蘇連雲港港口準備出口的中國產汽車。 路透社/China Daily
廣告

英國金融時報今天評論說,如果真是這樣,中國的這一超越則要比人們普遍預期的來得更早。而自1872年超越英國以來,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大多數經濟學家此前預測,中國經濟規模將在2019年超過美國。

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計畫根據貨幣在不同國家的購買力做評估,在對商品與服務的價格進行廣泛研究之後,得出結論認為,較貧窮國家的貨幣購買力要比早先預期的強,因而調高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相對規模。

世界銀行的權威評估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大多數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機構所採用。這是自2005年以來世界銀行該數據第一次進行更新。

作為對真實生活成本的估計,購買力平價被認可為比較經濟體規模的最佳方式,比變化無常的彙率更為理想,彙率很少能反映出商品與服務的真實成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基於彙率指標估算,2012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6.2萬億美元,而中國的GDP為8.2萬億美元。

2005年世行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尚不及美國的一半,僅為美國的43%。使用購買力平價這一新的方法,並考慮到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顯著快於美國這一事實,世行的研究得出的結論是,2011年中國GDP達到了美國的87%。

就2011年的情況而言,世行報告稱:“美國仍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則緊隨其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11年至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了24%,而美國僅增長了7.6%,所以今年中國經濟規模很可能會超過美國。

英國金融時報說,這些數據徹底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圖景,提高了大型中等收入國家的重要性。印度此前是全球第十大經濟體,如今已變為全球第三。2005年,印度經濟規模是美國的19%,到2011年達到美國的37%,該比例提高了將近一倍。

俄羅斯、巴西、印尼和墨西哥都進入了全球經濟前12強。相比之下,由於成本高、增長低的緣故,英國和日本相比2005年排行榜與美國的差距拉得更遠,德國的相對排位略有提高,意大利則維持了原有排名。

這一結果將加劇有關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性國際機構投票權的爭論,世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全球經濟實力對比越來越脫節。

在考察實際人均消費時,該報告發現,新方法加上貧窮國家增長更快這一事實,已導致貧富差距“大大縮小”,“表明世界已變得更為平等”。

世界富國的GDP仍佔全球GDP的50%,而其人口卻僅佔全球人口的17%。

對比不同國家的生活成本之後,該報告還發現,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四個經濟體是瑞士、挪威、百慕大群島和澳大利亞,最低的是埃及、巴基斯坦、緬甸和埃塞俄比亞。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