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費加羅報》:美國指責中國引發地區局勢不穩定

發表時間:

“美國指責中國引發區域局勢不穩定”,這是31日《費加羅報》對香格里拉對話相關報道的一則標題。這則標題不言而喻講的是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亞洲安全峰會上中美雙方的針鋒相對。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在第13屆香格里拉對話專題演講中,重話批評中國“片面宣稱對南海擁有主權,影響區域穩定。哈格爾還說,美國反對任何國家以武力、恐嚇或威脅動武來宣告主權,美國也反對任何國家限制航行自由。”哈格爾還說,〝當國際基本秩序受到挑戰時,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正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對話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31日指出,哈格爾的指責毫無根據道理,充滿着霸權主義、威脅和恐嚇。王冠中強調,哈格爾這番言論,對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毫無建設性。

學者如何看待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就南海批中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資深學者胡逸山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美國要傳達的訊息就是“美國領導世界無可爭議,美國在東亞的存在不容質疑”。

但胡逸山說,想這麼做跟能否做到是兩回事,美國的軍費持續縮減,經濟表現不佳,美國是否能繼續有效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相當令人存疑。

胡逸山說,美國的影響力一旦下降,權力出現真空,各種恐怖勢力就會崛起,因此值得注意的是真空期誰來填補?美國的想法是由盟友填補,例如日本。胡逸山認為,哈格爾31日提到歡迎韓國在亞洲安全體系扮演積極角色,這點就相當微妙。

他認為,美中雙方都應該正視“美國就是存在於亞洲、中國大陸正在崛起”的事實,正視事實後,再來討論如何互相適應、容納對方。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丁樹範告訴中央社,美國這次直接點名中國大陸,跟過去做法很不一樣,代表美國已認知到對區域變化必須表達立場,即使激怒中國大陸也在所不惜。

丁樹範分析,中國大陸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應該是關鍵點,讓美國認知到要重新評估中國大陸在亞太地區的做法。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在開幕式演講中雖未直接點名中國,但數度表示日本反對任何國家片面改變現狀。丁樹範說,日本表面看似較軟,其實立場也相當堅定。

備受矚目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31日和日本副外相杉山晉輔同場參加“維持和管理公海的挑戰”論壇,兩人就領海爭議擦出火花。

杉山晉輔從國際法角度出發,強調自己並沒有特別指是哪個國家,只是舉例,例如1個國家自己宣稱在某塊海域擁有主權,但並沒有地緣上的關係,這個國家提不出自己的法律地位和宣稱的根據,這樣的案子成立嗎?

杉山晉輔再舉例,兩國宣稱的領域重疊,其中一方片面採取行動、例如鑽洞這樣的行為,改變了實質的狀況,基於國際法,如何合理化這樣的行為?

傅瑩說,對於國家的領土怎麼被發現、怎麼被佔領、怎麼合法擁有,國際法都有記載,她強調,南海的南沙、西沙、中沙和東沙群島,都是很久前被中國人發現的,幾百年前就有紀錄。

傅瑩又說,二次大戰時,日本佔領了西沙和南沙群島,但感謝開羅宣言,這些島嶼以及甲午戰爭時被日本佔領的領土,都被還給中國。

傅瑩表示,很遺憾最近有些衝突,中國現在面臨一些困難的挑戰,特別當有些國家片面挑戰現狀,如果中國和東協可以坐下來討論,找到維持和平的方法應該不難。

日本不管是首相安倍晉三或是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此次香格里拉對話中再三強調遵守國際法的重要性。對此,傅瑩說,日本應該先展現遵守國際法的誠意,宣布禁止捕殺鯨魚。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