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六四

中國《環球時報》重提「六四」背後

眾所周知,對中國官方媒體而言,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後,「六四」二字成了最嚴格的禁忌。可是,在很多人心目中最左﹑最急切配合中國官方的《環球時報》早在五年前就提及了「六四」,打破了二十多年的沉默,,在媒體圈引起軒然大波。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李金銓曾說,《環球時報》壟斷了敏感新聞的報道,「好的壞的都是它,這能有什麼意義?」

2014年6月1日,香港支聯會組織六四25周年遊行
2014年6月1日,香港支聯會組織六四25周年遊行
廣告

今年是「六四」事件二十五周年,《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最近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正面回答關於六四報道的問題。他表示,「我們在中國媒體脫敏的過程中,還是作出了不小貢獻的」。「我們做了大量這樣的工作,很多話題都是因為《環球時報》的努力而實現了脫敏,把公共輿論不能觸及的話題變成可以觸及的話題」。胡錫進認為,這是因為中國新聞輿論需要一步一步來,「中國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斷裂式、顛覆式的改變,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是要一點一點地改變的」。

胡錫進說,二十五年前的天安門廣場上,他也是一名熱血學生,「當時我非常激進,是廣場上最激進的學生之一」。九十年代初,胡錫進在書店買書,試聽磁帶的顧客播起了《國際歌》,這段在八九年響徹天安門的旋律勾起了胡的回憶,「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