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對比中俄披露天燃氣大單內幕 俄方更坦率彰顯贏家自信

發表時間:

這是一場費時10年的談判,這是一次長達20年的博弈,就在不久之前,中俄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總價高達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世紀大單”,引發了全球各方的強烈關注、好奇和猜測。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有報道說,一位接近中方談判代表團的人士透露,協議是在簽約當天北京時間早晨4點鐘才明朗的。“這是一次艱難的談判。”“普京總統希望在臨走之前能夠達成這個協議,哪怕是在最後一刻。”普京現在很需要朋友,來自中國朋友的這份合約對他非常重要。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據《中國經濟周刊》的報道 ,但最後的“底線價格”究竟是多少,雙方並沒有公布,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中俄簽約之後,普京總統還特彆強調說:“我認為,如果不是他(習近平)親自過問談判中的一些重要事宜,我們未必能夠作出這些決定。”天然氣能源的合作,不只是商業上的合作,而是戰略上的合作。有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總體上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協議,俄羅斯方面做了很多讓步。

協議簽訂4天後,普京在莫斯科會見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時還曾笑稱:“貴國政府在談判中‘喝了我們不少血’  中國人是非常了不起的談判專家。不過,有俄羅斯媒體卻報道說,合同中規定的天然氣價格,更接近於俄羅斯此前堅持的價格,距離中國希望的價格較遠。俄羅斯代表團的消息人士則向俄新社表示,供氣價格高於每千立方米350美元。與此同時,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部長烏柳卡耶夫也表示,他不認為俄羅斯在對華供氣價格問題上,做出了讓步。

莫斯科智庫  俄羅斯外交與防務政策委員會主席盧基揚諾夫更是坦言:“中國沒有過分利用當前的形勢,來榨取最大利益。”這也被認為是俄方對價格滿意的含蓄表示。俄羅斯媒體還援引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著名油氣專家孫永祥的分析認為,此次在上海簽署的俄羅斯對華供氣合同價格,位於每千立方米380至388美元區間。還說什麼雙贏,到底還是“買的沒有賣的精”,中國哪能贏普京呢?

“近幾十年來,一個難以突破的魔咒就是,中國人買什麼什麼就是貴的,天然氣豈能例外。好在我們大氣,友誼第一,政治壓倒一切,只要國內民用天然氣不提價,百姓不用跟着買單就好”。對此,作者臻工的文章點評說,在俄羅斯遭受西方聯合制裁,需要中國支持,在歐洲準備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需求,而俄羅斯必須拓展東方市場的情況下;在美國頁岩氣開發取得重大進展,國際天然氣價格正在下行的情況下;又由於中國的油氣來源已經國際化,根本無須求助於俄羅斯。

中國作為國際市場的大買家,手持巨額美元現金,時間在中國這一邊,主動權也在中國這一邊。俄羅斯本來應該以較低的價格來回報中國,以獲得穩定的市場需求才對,但情況遠非如此。國內一些反美挺俄人士原本以為,這次普京來了,至少在天然氣價格上會給中國一點回報,但最終還是落空了。哪怕在中俄雙方合作關係看上去如此良好、關係如此緊密,而且又是在俄國家元首訪華的融洽氣氛之下,天然氣價格還是不給中國半點優惠,真是讓人鬱悶。

根據相關資料,俄羅斯天然氣的開採成本大約是100美元,供應本國的價格大約是150美元,供應“死忠小弟”白俄羅斯的價格是200美元。出口歐洲的價格則接近400美元,大賺特賺。而俄羅斯現在給中國的開價,卻是與出口歐洲相同的價格,即400美元/每千立方米,這要比中國目前向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購買的價格  200美元,高出了整整-倍。

臻工的文章又說,而在烏克蘭衝突期間,俄羅斯為挽留烏克蘭人心,曾一度提出,願意將供應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從350美元下調到270美元左右,即所謂“特別優惠價”。原本中國此次向俄羅斯索要的,正是只有“親密盟友”和“死忠小弟”才能享受的200美元價格,結果俄羅斯竟然就連“二心夥伴”的350美元價格,都不願意給,這又讓中國的臉面往哪兒放呢?!

作者鄧林2008的文章說,在等待10年之後,中俄兩國此次簽署了一份讓世界瞠目的“世紀大單”。我們為普京送上了大禮,而且是雪中送炭,普京能不滿意嗎?除了有人雪中送炭之外,其中原因,應該是還賣了個好價錢。據新浪財經,2004年10月,普京訪華,中石油與俄氣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由此正式拉開了中俄天然氣十年談判的序幕。2011年6月,雙方經過四個晝夜的談判,對每千立方米天然氣的出價差距縮小到50美元之內。

俄氣希望參照當時對歐洲的出口價格,即大約300美元/千立方米;而中方則提出,最高價不能超過250美元/千立方米。“當時國際政局的變化讓俄羅斯的態度更為強勢”,中方沒有讓步。現在俄羅斯沒有當時強勢了,中方的讓步卻比俄方更大,這是為什麼?普京難道不是撿了個大便宜嗎?

作者杉木堂的文章回顧說,中俄天燃氣供應自1999年開始談判,中方領導人從江澤民到胡錦濤到習近平經過三位主席,俄方也從葉利欽到普京到梅德韋傑夫再到普京已超過三個總統,至今已有十四年。過程之艱辛可想而知。此次,在國內外媒體都不看好的情況之下,雙方領導人卻閃電式敲定合同,可謂跌破眼鏡,個中緣由絕非經濟算盤可以打得清楚的。那麼,中俄天燃氣供應協議,為何十年談判,一朝成交呢?

撇開經濟上那些讓人眼花的數據,政治上,兩國可以說難兄難弟,在聯合國安理會,中俄對於伊朗問題、敘利亞問題、朝鮮問題上觀點一致,數次否決美歐提案。然而兩國在國際政治格局中,特別是中國國內維穩壓力與日劇增,兩國拋開經濟上爭執,抱團取暖,也是形勢所逼。因此,中國當局極有可能將政治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在天燃氣價格上做出重大讓步。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