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軍事專家談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影響

發表時間:

日本政府在7月1日晚上的臨時內閣會議上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這意味着即使自身未受到攻擊,日本也可以為阻止針對他國的攻擊而行使武力。這自然引起與日本有領海糾紛的中國激烈反應,中國外交部要求日方要切實尊重亞洲鄰國的合理正當安全關切,審慎處理有關問題。官方媒體《人民日報》表示,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那麼日本修改憲法解釋集體自衛權對未來中日關係、亞洲格局是否會造成影響。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法廣採訪到了台灣軍事評論家,《台灣亞太防務》雜誌主編鄭繼文先生。他首先介紹了日本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做法的目的:

鄭繼文:我們都知道,日本修改和平憲法包括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還有解禁集體自衛權。日本的右翼團體近幾年都努力在這方面有所作為,主要的目標還是實現正常的國家化,就像一般的國家有權利進行比較正常化的國家作為,而不受限於日本以前的和平憲法,在使用武力,以及在經營安全事務上能順手順腳。他們認為對於如何有效確保日本的安全,這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從目前來看,日本的做法也符合美國的期待,美國近幾年的一個重要政策就是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但是美國的國力實際上是在下降,特別明顯的就是國防支出,美國沒有辦法支付如此龐大的需求,所以日本修改相關的規定,包括放寬武器出口原則,還有實現解禁集體自衛權,正好就符合美國的期待,讓日本能夠負擔自己的防衛所需之外,還可以支援美國在亞太地區用兵的需求。

所以必須說,日本這樣做既符合右派長期以來的發展方向,在外部環境上,也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

法廣:有中國軍事評論認為,日本這樣做是要達到制衡中國的目的,您如何看?

鄭繼文:目前日本在邁向正常國家化的時候,面臨的最大挑戰主要還是來自中國,因此實際上日本的作為對象確實是中國。但是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軍事武力和安全上的挑戰只是眾多挑戰的一個環節,更多的環節包含經濟和外交等等。 日本如果不及時在其他問題上,特別是與中國的競爭上不加強本身的競爭力,而一味在軍事上競爭實際是對它不利的,因為軍事只是確保整個國家安全的一個環節。

更何況我們都知道,日本目前面臨最重要的威脅,與其說外在,不如說內部也有很多問題,大家都知道日本是高齡化,少子化的社會,對日本未來是否能夠持續發展的挑戰性也是十分嚴峻的。因此我們必須說, 修改相關憲法的規定,特別是現在大家關心的集體自衛權,實際上這是要確保日本整個國安,國家發展只是其中一個環節,諸多內部和外部的因素挑戰還是很艱巨的。

法廣:日本這樣做對台海局勢,朝鮮半島,釣魚島和東海的局勢會有何影響?

鄭繼文:日本放寬用兵國防上限制,當然就會對周邊的形勢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比如朝鮮半島或東海,如果未來發生衝突,日本派兵或支援美軍的彈性會更高,另外,日本對於釣魚島以及東海諸多領土,領海,領空的矛盾,未來如果這些矛盾磨合的過程發生新的衝突,是否會讓衝突演變升級,都讓外界對他們放寬集體自衛權這方面的發展感到憂慮,但是會不會因此造成日本和中國比較激烈的對抗,或者衍生為雙方比較大規模的戰爭,我認為從目前國際形勢分析,還是控制在比較低的機率。因為中日雙方如果要演變成比較尖銳的狀況,或者朝極端的狀況發展,目前還有不少限制的因素,包括雙方在貿易上的需要,加上國際政治,外交等,還有諸多抑制這種風險因素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說,日本放寬集體自衛權,儘管對外用兵,或者是周邊的一些熱點區域 用兵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說會讓日本世界捲入大規模戰爭,或者導致東亞戰爭,我認為從目前亞太地區的狀況看,還沒有如此高的風險。還是被控制在一個比較低的機率里。

所以我認為日本放寬集體自衛權這方面的規定,儘管對於大陸或者韓國方面帶來一定的衝擊和憂慮,不過就衝突的角度看,亞太地區的衝突是否會因此增加,那我本人對此持較保留的態度。

法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明天出訪韓國,想必兩國領導人會談及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問題。

鄭繼文:當然。日本實際上近期和中國,韓國的關係不好,特別是基於歷史的因素,這兩個國家對日本都有高度的不信任。實際上,兩國之前有很多輿論也認為,日本的一系列做法是否會邁向重提軍國主義發展的狀況,我認為可以抱持審慎的憂慮態度去觀察,但是現在的日本畢竟不同於二戰時期的日本,日本的社會以及政治體制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把以前的經驗套用到現在的日本,其實很多條件都有很大的改變。所以對於事態的發展,可以保持審慎的關注,但不必過於憂慮。

法新社今天報道指出,中國目前軍備遠遠超過日本,官方宣布的2013年軍費為1195億美元,而日本同期的軍費為510億美元。

感謝鄭繼文先生接受法廣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