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中央組織部承認選人用人都是一把手一錘定音

官媒人民日報6日報導,據組織部的“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問題研究”課題組的深入調研發現,黨員群眾對一些地方和部門選人用人工作有意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選誰用誰還是少數人說了算。一是幹部選拔初始提名權集中在一把手手中”,“看似是由集體提名,實際上是一把手一錘定音”。

廣告

報導指,這個課題組先後赴貴州、山東、重慶等省市開展實地調研,召開座談會11個、座談訪談人員320人,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並在浙江、福建等16個省區市發放調查問卷3200份,收回有效問卷3045份。課題組同時邀請吉林、上海、湖南、貴州等地市委組織部,以及國家行政學院等單位組成子課題組,共同開展研究,形成了課題研究總報告。

調研總報告指出,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影響選人用人公信度的體制機制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例如“選誰用誰還是少數人說了算”,“幹部選拔初始提名權集中在一把手手中”。報告指出,從各地的做法來看,幹部選拔初始提名普遍是先由主要領導向黨委提出具體人選,然後交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看似是由集體提名,實際上是一把手一錘定音。

報告又指出,一把手在幹部選拔任用動議、民主推薦、考察、討論決定等環節都有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從表面上看程序一步不少,實際上是程序“空轉”。此外,一把手用人權責不一致。對一把手及組織部門在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有哪些權力、哪些責任,規定不夠具體、明晰,權力和責任不對等,致使責任主體難以界定,一旦出了問題,板子很難打到具體責任人身上。

選人用人制度另一個問題就是“考察失真失實”。報告書指,幹部考察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導致幹部“帶病提拔”“帶病上崗”問題仍時有發生。

調研報告還羅列了制度上其他問題,包括:說情打招呼、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有的領導幹部借調整提拔幹部之機,把選人用人作為牟利手段,“以錢開路”,行賄買官;潛規則盛行,有的領導幹部在選拔任用幹部上搞相互照應﹔有的為所謂的“聚人脈”“攏人心”,在選人用人上講圈子、搞山頭﹔有的為“留後路”,違規提拔秘書和身邊工作人員﹔等等。

中山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教授蔡立輝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說:“調研發現選人用人制度所有的這些貪腐和不公的情況,歧視已經存在幾十年了,這是政府權力缺乏監督和平衡所致,沒有人能夠限制幹部和黨的權力。眾所周知,很多高級幹部的權力,還在法律之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