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從“中國在凡爾賽展”談法中關係濫觴

發表時間:

位於巴黎西郊的凡爾賽宮是全球著名的法國王室建築及文物古跡的觀光景點。目前正在舉行的 “中國在凡爾賽展 ( La Chine à Versailles) ”,介紹18世紀中法的藝術與外交關係,它也是今年法中建交50周年的重要慶祝活動之一。本台本次節目就親自帶領大家到凡爾賽去參觀這個法國前所未有的法國王室中國古董文物收藏品大展。

廣告

暑假期間,如果你搭乘巴黎郊區快線捷運RER C ,在抵達凡爾賽宮捷運站後,你可以看到凡爾賽工作人員在出口處親自迎接觀光客的到臨,同時也發給他們凡爾賽宮觀光簡介。

本節目特別請到法國凡爾賽宮的文物管理主任羅詩布朗女士(LAURE DE ROCHEBRUNE)帶我們一起參觀,並介紹凡爾賽宮為何舉行這項“中國在凡爾賽展”,同時也引出法中交往的歷史淵源及濫觴。她向我們介紹說:

羅詩布朗主任:本次展覽是為了紀念法中建交50周年, 從戴高樂將軍於1964承認中國開始,兩國正式建立邦交50年。我們希望在這個展覽中特別展示出法中之間特別的關係,以及法中兩國自17世紀開始就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提倡下開始交織特別的關係。路易十四與康熙同時代,他們兩人都對科學及文化藝術感興趣,其中路易十四特別差遣耶穌會教士為前往中國的特使,雖然不具備官方大使的身份,但卻在中國皇帝面前扮演着大使的角色,從17世紀開始,就一直有一個傳統,就是一直有耶穌會教士在中國宮廷裡面來往行走,第一位就是利瑪竇神父。1692年基督教在中國大受歡迎,中國宮廷中許多人皈依信基督,1770年出版一本叫噠噠族的書中,描述當時情況。

另外,此次展覽中有一本書重要古書,敘述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在中國的故事,還有中國第一位天主教傳教士沈福宗的故事,上面還有沈福宗的畫像。沈福宗當時負責在中國皇帝面前年誦念天主教祈禱文。

當時,一位名叫古雷的法國神父(Goullet)曾向路易十四要求,要求金援及多差派一些人手,並說項路易十四,如此可以增加法國對中國的影響力,進而可以促進法中兩國貿易商業往來。當時與中國的貿易一直被荷蘭人掌控及壟斷;而荷蘭人可說是路易十四的死對頭。當然,除此之外,還考慮涉及到地緣政治及戰略的問題。

路易十四因此派遣五名耶穌會教師前往中國,使命結果大獲成功。康熙皇帝因此於1697年差使其中一位名叫布維的神父,返回法國,要求法國派遣更多耶穌會教師到中國。布維在1697年返法後,出版一套四個小冊子叢書,,冊子中描寫了康熙這個皇帝,同時也畫了路易十四的畫像。小冊子中描寫說,康熙仁民愛物,與路易十四相提並論。之後,法國大文豪伏爾泰及許多其他作家都摘取這套書中的一些描繪。這是中國康熙皇帝的人物特寫第一次出現在法國。

最後,這些耶穌會神父中,只有布維神父返回了法國,其他神父都老死在中國。

當時旅行條件很辛苦,返回法國的古雷神父與中國籍沈福宗神父在返回中國的旅程中,船翻了,因此都死在旅途中,當時的旅程需要六個月至兩年之間。例如法國派去的五名耶穌會教師,於1685年啟程,經過中途站停留,輾轉航行,三年後才抵達中國。

“中國在凡爾賽展”中17世紀耶穌會教士在中國傳教書籍
“中國在凡爾賽展”中17世紀耶穌會教士在中國傳教書籍 圖片:RFI/珍妮特

路易十四在與中國建交之前,先與暹羅(現今的泰國)建交,第一位暹羅大使來法國時,途中翻船,船上的許多給路易十四的禮物也就一起葬身海底。1686年第二位暹羅大使抵達法國凡爾賽著名的鏡廳,受到路易十四接見。當時法國國王認為先與暹羅建交,然後就更容易與中國建交,將來與廣東做生意就更容易,法國在暹羅建設有一個基地,他們認為,如果能使暹羅人皈依信基督,那麼就更容易帶領中國人信耶穌。

當暹羅大使帶來大批的中國文物當作獻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外交禮物後,引起了路易十四對中國產生極大的興趣,這些禮物中很多是中國文物,也有日本文物及泰國文物,其中有1500個中國制的瓷器。

本次展出的這本書就描述當時在鏡宮路易十四接見暹羅大使的情景,於1686年9月1日寫的,上面還有一個給國王的王冠,並畫上法國王室的所有成員。翌年,1687年,法國王室就製作了相關主題的一幅畫,更多着墨描述此事,這幅畫原版的存藏地點在法國國家圖書館。

本次展覽文物是按照年代順序背景展出,從路易十四、十五及十六等王朝的中國文物珍藏品,並以其個人喜愛顏色的不同來代表、歸類。

羅詩布朗主任繼續為我們介紹另一個特別的畫像:

18世紀,路易十五時代有一個非常熱愛中國、影響法國王室很深的部長,名叫BERTIN,他是路易十四的財稅部長。一開始,他負責的是航海事務,農業,以及陶瓷窯廠業務。本次展出的他的這幅畫像是由暹羅畫家ROLIN所畫。

Bertin本人非常受中國的吸引,他認為法國有很多東西應該向中國學習,例如做陶瓷的技巧,種稻技術,種茶葉技術。

在整個18世紀,Bertin經常與到中國的耶穌會神父通信,他們是法國人或意大利人。幾乎每天通信,這些信至今仍被保存在法蘭西學院(l’Institut de France) 。
當時 ,法國崇尚中國風,在財稅部長BERTIN大力推動下,給出了一個中國物品的大訂單,訂做了16個金屬刻印圖。由法國及意大利藝術家刻畫的,此次展出的8個,畫出了中國皇帝的南征北討的圖案,其中有一個就是康熙的孫子,乾隆的雕像。

有一個耶穌會教士GUILLAUME的哥哥製作畫出的,以中國繪畫技巧畫出他在中國宮廷的生活。

當時乾隆皇帝要求他替自己畫一幅肖像(乾隆於1795年自願退位,死於1799年)。
乾隆表示,希望他向歐洲畫家訂購的畫像能在法國製作、刻印出來。BERTIN一聽到乾隆的這個願望後,就請來巴黎的著名刻畫家COHEN,由他負責刻畫製作這些版畫,總共刻畫了16幅,然後送到中國。他同時把
在中國複印刻印所需的各種工具及材料一起附上,與版畫一起運送到中國。當時中國無銅版刻印,在此之前,中國一直只有木板刻畫。

乾隆皇帝對於此系列作品非常滿意,但這項工作足足花了幾年時間,當時在中國,真可說是一樁國家大事啊!

 

十八世紀法國定期出版有關中國消息的刊物

當時,法國出版了有關中國消息的書籍。1776年,BERTIN利用耶穌會教士從中國寄回法國的書,定期發行一份刊物叫“中國的科學與藝術論文”,而且定期刊出中國耶穌會教士寄來的所有文物。這些都是當時法國人要獲得有關中國消息的第一手資料,讀者很多,很受坊間歡迎;而這些中國消息刊物都是BERTIN自己掏腰包發行出版的。

此次展出的刊物中有一幅乾隆皇帝的畫像,這也是有耶穌會教士從中國寄回法國的。然後BERTIN將這幅畫像送到Manufacture de Sèvre ,要這個皇家工廠依據畫像製作了兩個作品:乾隆的人像畫,以及粗燥面質的一尊乾隆瓷器雕像,也就是沒有塗上用來護瓷器的發光漆。但實際上,工廠打造了3個,一個由路易十六買下來,放在凡爾賽宮的國王內室,也就是此次展出的這尊雕像。一個由BERTIN自己收藏,另一個就由耶穌會教士平安帶回給了給乾隆皇帝,據說乾隆收到自己的陶瓷雕像後龍心大悅。不過,它現今已下落不明。

除了來從法國凡爾賽宮的展覽可以見證法中關係源遠流長的建交歷程外。此次,我們在訪問參觀展覽的法國遊客ERIC,他在向我們講述對此次展覽的感想時,無意中也透露了他的父母與中國的深遠關係。他向我們說:

ERIC:這個展覽裡面,我最愛的是他們展出的書籍,那些敘述耶穌會傳教士的書,念了以後,感覺很有趣。他念叨一段,提到,他們對聖經發出質疑。因為當好似他們發現中國是古老文化,中國展諾亞方舟大洪水之前就存在了。我在這些書上看到這些文字,覺得很有趣。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耶穌會是第一個到中國的西方人。

我是在中國石家莊出生的,當時在中國是為了修建鐵路,當時歐洲找不到工作,我父母就去了中國。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對中國古董很感興趣。

在看這個展覽之前,我一點也不知道我們的路易十四國王對於中國的文物感興趣。

備註:“中國在凡爾賽展(LA CHINE A VERSAILLES)”展覽至2014年10月26日為止。有關展覽的日期、時間、地點、交通、門票等詳情,請上凡爾賽宮網站上查看: http://www.chateauversailles.fr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