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50年不變並不是事實,事實是香港已大變

發表時間:

七月一日香港五十多萬市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中國觀察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香港七一大遊行的分析評論。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七一遊行已成香港新的‘抗議性政治傳統’,它的核心組織者是香港反對派,但實際參加者和他們的訴求都越來越多元化。內地跑出的‘民運分子’、同性戀的支持者等,都會借七一遊行彰顯存在。還有很多人就是表達‘不滿’,或者只是想湊熱鬧,把遊行當成派對和狂歡,疏解壓力,共同製造了浩浩蕩蕩的印象。” “未來一段時間,香港反對派會加強各種抗議乃至‘抗命’活動,爭取中央圍繞香港政改做出突破《基本法》的讓步。”“國家對香港社會的滿意度不必期待過高,對那裡發生遊行示威等要有足夠的承受力。如果是這樣,香港‘七一大遊行’就算不上什麼事,即使發生了局部警民衝突,也沒什麼了不起。”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李平的社論稱:“扭曲民意一向是北京自欺欺人的拿手好戲。明明有近80萬人參與公投,北京還要先斥為非法,再斥為沒代表性,難道只有689票選出的特首梁振英才有代表性?明明7.1大遊行是港人維護香港核心價值、要求落實真普選的行動,北京還要抹黑市民被‘激進反對派’綁上‘戰車’。明明和平佔中是未來針對沒有真普選政改方案的公民抗命,北京還要抹黑為‘政治狂熱度接近了向社會噴射破壞力的沸點’,甚至上升到‘利用佔中搗亂整個國家’的高度。”“香港回歸17年,政治、經濟、社會問題越積越多越厚,其中一大主因正是北京不願、不敢正視香港民意,而是搏命扭曲民意,甚至橫加恐嚇、打壓,進一步蠶食香港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的空間,引發香港核心價值危機,引爆港人對北京的信任危機”。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 “值得北京中央政府嚴肅看待的是,此次佔中台前的主要推手都是年輕人,並非政壇老手。他們對香港年輕一代起着一定的號召力,從此次七一大遊行的聲勢可以看得出來。新生代基本上是在一國兩制的環境下成長,而且,大陸過去幾年不斷在經濟上推行利港政策,這不只無法拉攏港人的心,年輕一代的離心力反而由於香港特色被稀釋而加強。年輕一代中少部分人的港獨情緒也許是對政治現實的反彈,然而長久地積壓下去,將使一國兩制不斷受到衝擊,北京的權威不斷受到挑戰。”

台灣《聯合報》的社論稱:“香港七一大遊行,五十一萬人上街表達了他們爭取特首‘真普選’的意志。在外界看來,香港爭取民主的腳步確實往前跨出了一大步;但就香港內部而言,民主黨派間的裂痕卻反而因此更為加深;而觀察北京的反應,目前似乎仍看不出有退讓的跡象。”“以北京一向的強勢作風,對於香港人連續以公投、大遊行、佔中的行動挑戰它畫下的紅線,一般分析,北京退讓的機率很低。這兩天,中共喉舌報‘環球時報’已在社論中挑明:‘香港七一遊行,國家不可能讓步’;把香港人與中央政府的爭議,輕易上綱上線到‘國家讓步’,多少反映了中共的惱羞成怒。”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既然北京必然強硬到底,值得一問的是:為什麼北京會如此強硬,到底背後有什麼根據?”“其中一項根據是1989年天安門民運後的中國發展政策。八九民運後,鄧小平制訂了經濟放寬和政治收緊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全力發展出口型經濟,將中國變成世界工廠,希望藉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不致發生動亂;另一方面則在政治上極力收緊,打擊異見思想,封殺任何民運跡象,以維持一黨專政,緊抓權力。這種經濟放寬和政治收緊的政策,不但一直在中國沿用至今,也成為北京對港政策的方針,所以香港特區17年,北京對香港的政治控制逐步加緊,特首已由‘疑似黨員’的梁振英擔任,立法會已被親北京人士所控制,協助特首治港的行政會不是左派、就是親中人士,50年不變並不是事實,事實是香港已大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