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調查稱當代大學生最喜愛人民日報 雷倒無數網民

發表時間:

近日,上海交大發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最喜愛的媒體調查報告》顯示,《人民日報》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報紙,中央電視台則入選大學生最喜愛的電視媒體,湖南衛視位列第二;《焦點訪談》則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新聞類節目。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對此,有分析人士點評說,類似的媒體調查報告,如果是放在三十年前,可能還會有人相信,或者不會有人提出質疑,然而互聯網時代,信息越來越透明,任何謊言都很容易被戳穿。

REUTERS/Petar Kujunzic
廣告

作者蔡慎坤的文章說,不知道上海發布的這項調查報告是什麼機構發起的,調查對象又是誰?是僅限於上海的大學生,還是覆蓋全國範圍的大學生?如果說此項調查只是針對黨政機關,可能還會有一定的真實性。今天的大學生,不要說最喜愛《人民日報》了,就是連《人民日報》長什麼樣?恐怕很多人都說不清楚。何況,即使是《人民日報》旗下上萬的編輯記者,其中有許多人都很少去翻看這張報紙。

能夠有幸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報紙,總得說出幾條理由來,不知道大學生最喜愛《人民日報》的依據是什麼?誠然,《人民日報》是黨中央機關報,是黨的喉舌和宣傳工具,又是中國第一大報等等,
但這些頭銜恐怕還不足以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理由。一份報紙是否吸引人,恐怕主要還在於該報所傳播的理念,是傳播真理還是散播謬誤,是講真話還是說謊言,這才是對報紙最好的檢驗。

報紙的主要責任是報道和追尋社會真相,給民意表達提供平台和渠道,並履行輿論監督權。然而中國當代的現實卻是,報紙和記者並沒有真正踐行這些權利。過去數十年來,官方一直強調所謂"輿論導向"的作用,和什麼"意識形態至上",致使許多報紙習慣了說假話和謊言。在一個不敢說真話,不許說真話,害怕真話的時代,謊言比真話更受歡迎,更有市場。這是因為人們每天所看到所聽到,所接觸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謊言,當一個人丶或者一群人被謊言所包圍環繞,謊言也就成為這個人丶和這個群體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一點五的文章說,近日,一則《中國大學生最喜愛人民日報》的新聞,把我和我的老夥伴們都驚呆了:就連我們這些老東西都不愛看的報紙,當代大學生竟然還喜歡看?如果這則報道是真實的,那隻能說明中國大學生群體出現了大面積的返祖現象。返祖現象很普遍,也經常發生,但它並非意味着進步,全世界的科學家都知道:返祖是一種倒退。在網絡時代,大學生居然最喜愛人民日報,這就猶如一個人不喜歡直立行走卻喜歡爬行一樣。

太監不喜歡夫妻生活,是因為他們被閹割了,大學生為何竟然還喜愛上了人民日報呢?自從2000年開始,絕大多數國家紙媒的發行量,都呈現逐年下降之勢。中國自然也不例外,但中國有一類特殊的紙媒,那就是黨報黨刊,卻依託權力發行和公款訂閱,保持了逆勢增長。但這種增長並不說明其讀者真的增多了。我發現如今的年青人,包括大學生在內,對報紙連碰都不願意碰,又怎麼可能喜愛呢?更別說喜愛人民日報了。

一個社會,當公開撒謊可以橫行無忌的時候,正如學者孫立平所言,它說明這個社會已經進入了無可挽救的加速崩潰程序。不過,也有評論認為,當代大學生在這份調查報告里,很可能還真就是那麼填的。不信,拿個調查報告給你填,上面儘是些選擇題,給你羅列一些報紙和電視台名稱,問你最喜歡的報紙或電視台是哪一家,讓你畫鉤,不畫鉤就算你作業沒做,你休想離開課堂!在這種情況下,你又能怎麼辦呢?

作者汪剛強的文章說,問題在於,現如今的大學生,誰還看報和電視呢?除非遠離網絡,身邊沒有可以聯網的電腦,手機也沒有信號,誰會願竟墮落到那種至今仍在看報看電視的非主流人群當中去呢?不信旳話,咱們去再做一個問卷調查,當代大學生有幾個還對傳統媒體感興趣?這些大學生,一不看報,二不看電視,你拿那麼多報紙和電視台名號過來,還要求他們必須從中選擇,他們又能填什麼呢?或許,在其遙遠的兒時記憶里,似乎對人民日報和央視的印象比較深刻  反正也就是畫個鉤,意思意思而已。

但沒想到的是,這些竟然都成了呈堂證供,被有關部門拿去大肆宣傳,整個一個烏龍事件。只是不知道,有關方面機關算盡,企圖用這個東西來做些什麼文章呢?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