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新聞監管

國信辦“微信十條”嚴控時政新聞

今天(8月7日)下午,中國政府負責互聯網新聞管制的“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系同一機構)發布了《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由於微信(Wechat)在這一市場中佔據主導地位,據統計,騰訊微信月活躍用戶接近4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580萬個,已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信軟件,因此這一規定又被稱為“微信十條”。

微信WeChat和新浪微博Weibo圖標
微信WeChat和新浪微博Weibo圖標 Reuters/路透社
廣告

“微信十條”規定,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對軟件使用者通過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後註冊賬號。

國信辦移動網絡管理局負責人徐豐稱,主管部門依法依規督促即時通信工具服務提供者落實主體責任,在真實身份信息註冊各個環節採取有效措施,確保用戶個人信息安全。

“微信十條”最重要的改變,是設立了時政新聞發布和傳播的牌照門檻,在因報業不景氣而尋求新媒體轉型和創業的機會的新聞圈引發遍野哀鴻。

新規的第七條規定,新聞單位、新聞網站開設的公眾賬號可以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的非新聞單位開設的公眾賬號可以轉載時政類新聞。其他公眾賬號未經批准不得發布、轉載時政類新聞。

此外,站方當對可以發布或轉載時政類新聞的公眾賬號加註標識。開設公眾賬號,必須由站方實名制審核,並在網絡管理部門分類備案。

國新辦(中央網信辦)移動網絡局負責人徐豐稱,所謂“時政類新聞”,根據2005年9月起施行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主要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如此定義,基本上將任何關乎公共利益的新聞均涵蓋在內。目前許多以政治經濟調查為主要方向的微信公號勢必面臨洗牌,或者必須尋找有牌照的傳統媒體進行掛靠,這也為“澎湃新聞”這類的官方特許的時政新媒體清洗出一片藍海市場。

此外,“微信十條”提出,軟件使用者必須承諾:“遵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公民合法權益、公共秩序、社會道德風尚和信息真實性”這“七條底線”。

對違反上述“七條底線”用戶,管制者要求,應當視情節採取警示、限制發布、暫停更新直至關閉賬號等措施,並保存有關記錄,履行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義務,對違反規定的行為,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對因此帶來的言論自由的擔憂,網信辦發言人姜軍認為,《規定》對於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尤其是時政信息,規定比較嚴格,但對於普通用戶來講,只提出要求遵守“七條底線”。

對言論管制的“七條底線”的出台,官方新華社的評論稱,在微信中傳播的,除了個人欣喜,還“有明確無誤的意識形態交鋒、思想文化角力、民心民意爭奪,甚至是別有用心的謠言、煽動和蠱惑。”

一個簡單的疑問是,暫且不論“七條底線”對中國公民言論自由的戕害,目前微信在包括香港台灣在內的全世界用戶越來越多,WECHAT的非中文版本也越來越多,是否對身在海外的WECHAT用戶也仍有“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利益”這類的荒謬要求?

今天下午,運營微信的騰訊公司正式聲明,並不意外地對官方的政策表示歡迎,騰訊公司稱,該規定的主要意圖是抵制謠言等不良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播,並對謠言的源頭進行查證和嚴懲,從而建設一個安全,健康的互聯網環境。

“對此騰訊非常認同,我們也一直對謠言等進行長期、堅決的打擊。”騰訊稱,為保證這一能力騰訊的產品提供了三大系統:技術識別系統、舉報人工處理系統、闢謠工具。

雖然騰訊公司言之鑿鑿,但市場的反應並不樂觀。今天在香港上市的騰訊股價一路走低,收盤下跌3.46%,很大程度上因為官方這一監管政策,騰訊數百億市值灰飛煙。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