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社會

北京出台嚴格擇校令全面取消“共建生”特權

大陸傳媒報導,在今年9月開學前夕,北京出台“史上最嚴”擇校令,全面取消“共建生”,這一在中國有着數十年歷史的詞語,在權力聚集的首都北京成為歷史。所謂“共建”,就是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了滿足員工子女入學,通過單位贊助錢或物的方式,與知名中學建立“共建”的關係,共建單位的子女不用通過考試,可直接入讀這些學校。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 網絡照片
廣告

南方都市報採訪了一名北京昌平區天通苑的的金女士,她之前毫不憂心孩子的上學問題,因為所在的中央某部委單位有幾家在北京數一數二的共建小學,比如景山小學、北京小學等,憑藉單位優勢,孩子完全可以就讀這些學校。然而,今年北京市教委頒布的新規則讓她措手不及:共建指標沒了,孩子只能在家門口就近入學。

報導指,類似金女士情況的人,大有人在,他們個個都在抱怨,“的確讓我們沒有辦法,特別是一些好點兒的學校,還要求孩子戶口在學區內幾年”。

報導指出,北京市今年出台了“史上最嚴”的擇校令,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的《關於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北京今年開始取消共建生的入學,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將實行計畫管理。各區縣將按學齡人口數量、小學畢業生數量和中小學校辦學規模等制定小學、初中招生計畫並報市教委備案。

報導引述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表示,這意味在今年入學招生的這塊蛋糕上,蛋糕做多大、如何分,將不再由校長說了算,即使校長和其他權力部門強制學生入學,學生也沒有學籍,無法納入升學系統,“300人的招生計畫,就不能輸入301個學生的信息”。

李奕還非常自滿的說:“如果你發現哪個學校還有‘共建生’,可以投訴,我們保證處理。”

21世紀經濟導報兩年前已揭發每年都有人數眾多的孩子,通過“共建生”這個隱秘的渠道,都走進眾人仰慕的“牛校”。報導引述多個專家的意見指出,共建學校提供學位,共建單位提供便利,顯然所謂的“共建生”,不過是互利互惠、利益交換的一種方式而已。

據媒體公開報道,目前,共建單位較多的小學有北京實驗二小、中關村三小、育民小學、府學小學,初中則有人大附、四中、二中、八中、師大二附中、實驗中學等。

至於入學人數,2012年,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北京市“小升初”擇校熱的治理:路在何方?》報告中披露:“以北京八中為例,共建生占錄取學生比例的17%。2011年北京八中共招10個班,每班40人共計400人,其中招收共建生70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