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媒體關注香港公民抗命行動

發表時間:

烏克蘭危機以及新學年開始法國教育體制面對的問題與改革是9月2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關注的重點內容。中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的香港特首選舉普選辦法在香港社會引發的強烈反彈也吸引了各報的特別關注,《解放報》、《費加羅報》、《十字架報》和《回聲報》均發表報道文章。

廣告

中英聯合聲明中的妥協也許走到了盡頭

《解放報》駐京記者菲利普•格朗日羅的文章指出,在很多人開來,香港特首普選問題不僅關係著這個彈丸之地的未來,而且也關係著中國的民主未來。北京拒絕民主派關於在2017年組織自由的特首選舉的要求之後,香港有可能會進入一段政治動蕩時期。香港警方與示威者周一發生的衝突也許可以看作是這種動蕩的預演。當時,一些示威者試圖進入人大常委副秘書長李飛傳達中央精神的記者會,有人手舉被打上紅叉子的共產黨字樣的標語牌,有人拿出了港英時代的旗幟,一些民主派立法委員在會場大聲抗議,警方使用了催淚彈遣散人群。文章介紹說,已經醞釀數月的佔中運動看樣子真正決心啟動公民抗命行動了。北京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採取強硬路線,決心堅決避免民主運動感染其他地區,指責說某些人與一些境外勢力勾結,這似乎是在為鎮壓製造聲勢。文章指出,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是中國唯一一處公民可以享有言論自由和遊行權利的地方。保證這些自由權利的文件是1984年的中英聯合聲明,那時,中國實力還很弱。三十年過去,中國對自身的實力充滿自信,這項歷史性妥協可能也走到了盡頭。

“香港,一股反抗之風迎戰北京的強硬手腕”

“香港,一股反抗之風迎戰北京的強硬手腕”,這是《費加羅報》駐京記者相關報道的標題。文章寫道:香港泛民主派群情鼎沸,因為北京埋葬了這個前英國殖民地對自由選舉的幻想,文章指出,近年來,香港民間不滿情緒日漸高漲,不斷深化的社會不平等、大批內地遊客的到來推動物價上漲等等使得社會關係越發緊張。但這種民憤的深層原因是港人感覺北京越來越多地插手香港的政治事務,並始終拒絕選舉程序民主化。2017年時,香港特首確實將經由全民普選產生,但選民只能在兩、三個所謂愛國的候選人,也就是北京支持的候選人中選擇。香港民主黨創始人李柱銘向《費加羅報》表示:香港公民有權擁有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但所有候選人都由北京確定。一隻腐爛的蘋果,與一隻腐爛的香蕉或者一隻腐爛的橙子有什麼區別么?李柱銘堅決地表示,香港要的是真正的普選,而不是中國特色的民主。

“北京不想給予香港政治上的自治”

“北京不想給予香港政治上的自治”,財經報刊《回聲報》的相關報道也突出了李柱銘的爛蘋果、爛香蕉比喻,針對最近兩天香港泛民主派人士與警方的對峙指出,這體現出北京與這個鄧小平當年以一國兩制允許享有相對的政治自治權的香港之間關係越來越困難。幾個月以來,先是有香港敢於獨立發聲的《明報》前總編輯遇襲受傷事件,隨後,多個參與民間公投活動的媒體網站遭遇大規模黑客襲擊,上周,以觀點獨立出名的《蘋果日報》的老闆突然遭到香港廉署的反貪腐調查,更令人不安的是上周四,四輛解放軍軍車出現在香港街頭,有人認為這是北京的恐嚇舉動。但香港泛民主派的影響如何呢?《回聲報》駐京記者寫道,泛民主派也需要提出合法性問題,因為香港大學的民調顯示,56%的香港人反對佔中行動,擔心這會影響香港經濟的聲譽。但泛民主派在70個議席的立法會擁有27個席位,超過三分之一,因此,可以對北京提議的特首選舉辦法行使否決權。可是,北京方面也已經發出警告,北京的方案不容否決,倘若提議無法在立法會通過,就等於香港人完全放棄全民普選。

“香港開始公民不服從時代”

“香港開始公民不服從時代”,《十字架報》就此特別指出,這次圍繞特首選舉問題的緊張關係是1997年主權回歸以來香港與北京最嚴重的一場政治危機。這場危機將如何收場呢?《十字架報》文章指出,目前任何妥協好像都不可能。在北京看來,香港的確有廣泛的自治,但並不是完全自治,因此指責香港反對派沒有正確理解“一國兩制”的含義。在北京眼中,要保證社會穩定與繁榮,就要穩定和統一壓倒一切。而佔中運動已經決定啟動公民抗命行動,儘管香港部分民意不支持對抗戰略。事情如何收場要看當局如何應對。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