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中共其實根本無意讓香港實施普選

發表時間:

8月31日北京人大常委會通過有關香港政治改革的決議,對2017年特首選舉規定多項不可逾越的“紅線”,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香港政改的分析評論。

中南海
中南海 DR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香港政改框架方案後,香港反對派發出激烈反對聲,佔領中環組織者當晚舉行公民發聲集會,表示要讓北京聽到香港民眾的反對聲。”“但這些抗爭有很多虛張聲勢的成分。香港政改的大局已定,激進反對派在主張穩定的香港主流民意和中央的決心面前,註定是紙老虎。激進反對派的確能煽動一些人跟着他們鬧,但他們面對的不許香港亂的意志和法律規制都十分強大。他們違法大鬧,必遭法律追究。他們在法律框架里游遊行,則屬於鬧了也白鬧。”“中央所做決定是嚴肅的,也是權威的。激進反對派如果就是搞不明白這一點,以為他們是香港如何政改的主導力量,那麼事實終將教育他們。如果他們就是提高要價以追求對他們最理想的結果,那麼現在大戲已經落幕,到了他們該收場的時候。”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李怡的社論稱:“當普選意味人民的政治權利得以體現,也意味極權者的權力有所限制時,根據強權邏輯,極權者必然寸步不讓。這跟是否違反鄧小平當時出於權宜考慮的兩制論無關,跟香港爭取民主的激進化無關,也跟香港是否會成為反共基地無關,真正原因就是奧威爾說的:從來沒有人奪得權力是為了放棄權力。囊中物豈會拿些出來分給你?是否會對管治帶來危害根本不是掌極權者要考慮的。”“既然中共絕不放權,那麼我們還要抗爭嗎?為了表現出香港人反極權的高文明傳統,為了忠於我們既有的價值觀,為了表示我們是有獨立自主意識的自由人,為了拒絕當奴隸做順民,抗爭是我們作為一個自由人的起碼錶現。”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既然人大拍扳,方案又那麼保守,要求自主的港人抗議行動就勢在必行。主要抗議行動包括佔中、罷課、以及泛民主派議員威脅否決政改法案,但這些抗議都將難以改變北京的決定。佔中由於受到北京和愛國人士連日恫嚇,行動已成四面楚歌之勢,就算髮動了,參加人數也不易太多;人數如不多,警察已可對付,解放軍無須出動。罷課方面,中學罷課不可能,因為校長和家長反對,大學罷課一兩天,將起不到作用。泛民議員方面,到最後,政改法案提交立法會時,將是泛民議員的真正考驗;如果他們在壓力下失守,民主派勢必從此崩潰。最新形勢顯示,佔中的最新焦點,已移向‘後佔中’,亦即佔中重點不再是佔中行動的一刻,而在佔中行動之後的長期運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說,佔中不會只有一次,而是一波接一波,將持續下去。換言之,這是長期的公民抗命運動,目的是向港府和北京傳達,港人不做順民,對不合理的政策,將進行長期的不合作運動。這個長期性運動如果真的能推動,對香港政治勢必造成長遠影響。”

台灣《聯合報》的社論稱:“中共這次的鐵腕,一是對香港的民主派及它所謂境外勢力的介入不放心,二是擔心‘香港模式’對內地造成示範與衝擊,三是要顯示北京不受‘佔中’行動威脅。民主派人士的解讀是,中共其實根本無意讓香港實施普選,才會訂出如此高的門坎,要讓民主派知難而退。但無論如何,目前的情勢,對泛民派確實是一個兩難的局面:硬衝的話,可能損及香港安定;退讓的話,則可能使自己失去立足之地,因此必須謹慎評估拿捏。目前看來,‘佔中’行動已經箭在弦上,不能不發。尤其香港年輕的一代,難以容忍這種民主寸進如此艱難的處境,勢必不受節制。但對於政界、法界乃至其它領域的問政者而言,恐不能將全部希望皆寄於街頭路線,而必須維持體制路線或議會路線的平行並進。”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