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中日誤判危機安倍新內閣爭取與北京和解

發表時間:

中日誤判危機安倍新內閣爭取與北京和解是本期《亞洲周刊》重點報道內容。

廣告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專題是:中日誤判危機安倍新內閣爭取與北京和解。在中日充滿誤判危機之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排了多名「知華派」加入新內閣和自民黨高層,被視為釋放與北京和解的訊號。中國高層首次隆重舉行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活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歷史無法重來,未來可以開創」,將推動中日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中日兩國正研判,十一月在北京舉行的APEC首腦峰會,兩國領袖是否展開首腦會議。安倍新內閣中,右翼保守派仍佔多數。

日本如何看待中國官方今年高調紀念抗日勝利紀念活動呢?
中國高調和高規格紀念抗戰勝利,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講話,引起日本輿論震動。日本媒體認為,這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上任以來第一次就中日關係發表公開講話,明確提出了「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歷史,是建立和發展中日關係的重要政治基礎」。三個決不允許,顯示了中國對日本否認和歪曲侵略歷史的「零容忍」強硬姿態。

中日關係近年雖然陷入低潮,但當年鄧小平訪問日本,也對中國產生重大的影響,可以向我們介紹這情況嗎?
中國駐日本大使程永華在一九七八年鄧小平訪日時是貼身聯絡官,他回憶說,鄧小平訪日歷史意義非常大,除了中日正式簽署和平條約外,還會見了許多日本友人,特別是鄧小平先後參觀了三家日本現代化的工廠,包括日產汽車生產工廠、新日本鋼鐵公司的君津鋼鐵廠和大坂的松下電器公司。程永華強調,隨後同年十二月,中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首次明確了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路線,開啓了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征程,也才有了今天經濟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成果。

在日本政治中,派閥具有重要地位,可以向聽眾介紹日本的派閥政治嗎?
日本自民黨是由作為保守政治主流派的原自由黨與支流派的原民主黨於一九五五年十一月成立。結黨之初就因要鞏固保守政治基盤,抗衡左翼日本社會黨並確保執政權而進行保守政治派閥的聯合。雖然各個派閥均有自己的正式名稱,但媒體常以現任會長稱呼之。如作為當今自民黨內最大派閥的町村派,其正式名稱為清和政策研究會。自民黨創立之初就有八大派閥林立,但主要的還是吉田派分支出的池田勇人派和佐藤榮作派,此外還有岸信介派、河野一郎派、三木武夫派。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精彩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當年在台灣被蔣介石軟禁的將軍孫立人,有一位鄰居叫鄭錦玉,早年是台中水電工,也負責孫立人住宅水電維修工作;日久相處兩人結成莫逆之交,鄭答應為孫昭雪冤情。為了擺脫特務監控,鄭錦玉移民美國,四處奔走探望孫舊部,利用第一手資料寫成《碧海鈎沉回憶錄》,為孫立人平反鳴冤。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