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香港佔中與北京底線

發表時間:

香港佔中中南海策略大轉彎是本期《亞洲周刊》的報道主要內容。

廣告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專題是什麼?
最新一期亞洲周刊的封面專題是:香港文革與北京底線 中南海策略大轉彎。文革時期的無政府主義氛圍正在香港瀰漫,在旺角、銅鑼灣、金鐘等幾個「佔領區」,反對派的主旋律是「民主有理,佔領無罪」。旺角佔中派與反佔中派對峙,從激烈爭辯的「文鬥」到肉搏大戰的「武鬥」。香港在中國的定位出現巨大的改變──不再只求經濟繁榮,要加強在國家安全上部署,警惕外國勢力和分離主義力量的上升。 這是北京的底線,香港不能脫序、失控。北京停止旅行團到香港,並慎防香港文革禍水倒流內地。

佔領中環行動中,支持和反對者對峙最激烈的是在什麼地區?
龍蛇溷雜的九龍旺角成為佔中與反佔中兩派交鋒--從文鬥到武鬥最激烈的戰場。由於重要的彌敦道被佔領多天,不少商戶受影響,紛紛聲討佔領者,警方疲於奔命。旺角佔領行動完全「去中心化」,無法通過逮捕領袖來驅散群衆。但隱憂是,這裡的佔領完全沒有退場機制。

警察在佔中行動中扮演什麼角色?
佔中以來,警察一直處在政治漩渦中。催淚彈讓市民難以接受,旺角爆發的街頭衝突,使警方再被指責。茶餐廳、診所不歡迎警察,有教師當堂侮辱父母為警察的學生。不尊重警察執法,其實破壞香港守法的核心價值。

香港的佔領中環行動持續,北京當局的香港政策是否因此而有所改變呢?
亞洲周刊獲悉,在對香港問題的戰略轉變中,北京也在研究如何加強對不同階層的協調,避免香港的貧富懸殊惡化,同時對港工作也要避免過去長期以來對財團的傾斜,避免忽略了專業階層和基層的利益。
北京也開始對青年問題視為工作重點。中央已要求與香港有關聯的學術機構和社會團體,抓緊研究香港的「青年問題」

除了封面專題外,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重點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泰國軍事政變領袖巴育領導的新內閣推動振興經濟計畫,補助農村政策被各界抨擊為民粹。諷刺的是,前總理塔信一直被政敵批評搞民粹,但新政府卻照搬塔信的民粹,引爆爭議。指出,許多農民都是租地耕種,這種補助徒然肥了地主,根本就到不了農民手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