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李克強訪俄與預防香港顏色革命

發表時間:

中國總理李克強結束訪德後周日抵達莫斯科訪問,在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遭遇國際社會孤立,正試圖強化與中國的關係之際,李克強到訪自然引起各界的注意。不過,先行一步為李克強鋪路的汪洋在俄羅斯大談中俄聯手抵禦香港顏色革命,引起人們另外的遐想。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以往北京對不少國際事件需要表態時,尤其需要在聯合國這樣的場合要表態時,給人的印象往往在步俄羅斯後塵。比如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雖然在敘利亞沒有特殊利益,但俄羅斯反對國際制裁,中國也反對國際制裁。這種不出頭的表態有時也有失算的時候,最典型的一次要算俄羅斯同中國都在安理會沒有投票反對空中打擊利比亞,致使國際軍事打擊利比亞得以完成,俄中兩國連呼上當。在烏克蘭危機發生後,中國模稜兩可的表態常常為莫斯科所利用,比如,在俄羅斯準備並吞烏克蘭克里米亞之際,訪問中國的俄外長在與中方會談後率先對國際媒體透風,中方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立場。奇怪的是,中國官媒的公開表述則模稜兩可,顯示官方立場比較尷尬。俄羅斯干預烏克蘭,中方如公開支持,則自己吃掉了一貫高調標榜的不許他國干涉內政的信條,這是否會為以後他國干預中國事務播下惡劣的種子?難說。但中國實在不願意得罪俄羅斯,至少,在反西方這一點上雙方各有所求,最後的表態只能是模稜兩可。

顯然,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日顯孤立,連連遭到美歐制裁,無論政治和經濟,在中俄關係上中方握有更多的主動權。多年談判未果的天然氣輸送也被普京一錘定音,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中方挺俄的話語也越來越慷慨,俄羅斯之聲9月23日報道,俄羅斯聯邦主席馬特維延科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時,習近平當面表態:“不管我們承受多大的壓力,我們都永遠不支持對俄羅斯制裁,也永遠不會參與”。這位俄羅斯政客回國後強調:“這是中國的公開立場,我們感謝中國這樣的評價”。顯然,對俄方來說,習近平這番永遠性質的表態等於雪中送炭。但沒有激起網上多少熱烈的好評,不少網民顯然聯想到俄羅斯一個世紀以來對中國的欺霸態度,丟土失疆,結果前主席江澤民2000年代初期與俄方簽下永久性邊界協議,輕易把歷史舊賬一筆勾銷。也有些網民指出,拋開歷史舊賬不談,但看中國目前在南海與越南等國的衝突,在東海與日本的衝突,就沒有聽到俄羅斯出來支持中國一句。俄羅斯照舊給越南出賣先進武器,還與日方來往熱絡,要不是後來西方制裁俄羅斯連累日本,今年內日俄之間還會有更加示好的機會。中國的領導人為什麼偏要使用“永遠”這一類極端形容詞,把自己限制在一個稱不上是什麼一流強國的窠臼里呢?還有些網評說,如俄羅斯再有崛起之日,中國再有衰落之時,俄羅斯絕不會保證“永遠”支持中國,說不定還會像十九世紀末期那樣,乘機就近撈走一點中國的便宜未嘗不可。

網民的擔心也許多餘了,至少在官方心目中,現在中國有錢,按購買力計算已經是世界第一,拉住同樣持威權主義的俄羅斯,至少在對抗西方方面比較有利。比如在目前爆發的香港危機,歐美都表現了關切,希望中國讓港人自由選舉。俄羅斯絕不會像西方那樣讓中國這樣做,至少普京的俄羅斯不會讓中國這樣做,這讓中國多少感到欣慰。

先行一步抵達俄羅斯為李克強訪俄鋪路的中國副總理汪洋一語道破,他說:西方支持反對派試圖在香港製造顏色革命,在這一形勢下,中俄應更加團結,深化關係,這是對西方最有力的回答。他重申,中國堅決反對西方制裁俄羅斯。如此看來,李克強訪俄,不單單俄羅斯更需要,中國也非常需要,因為中國需要與俄羅斯共同防禦顏色革命。北京可能從香港政治危機看到了不妙的勢頭。

李克強今天會晤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明天會晤普京總統。俄羅斯外長發表文告說,“我深信,中國總理李克強訪俄將會在一些關鍵的合作領域取得長足的進步”。俄方部長還強調“雙方存在着很高的政治信任,並且對於全球秩序的看法也相似”。諸多觀察家認為,俄羅斯說這番話好理解。俄羅斯正因為烏克蘭問題在同西方進行一場冷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較量,西方就此在經濟上對已經走下坡路的俄羅斯進行一系列制裁。從那以後,俄羅斯迅速靠近北京,簽署了北京急需的一系列重大的能源合同。

除了擺脫在國際上的孤立,俄羅斯對中方的需要更多的是希望找到一條經濟出路。在西方制裁下,俄羅斯金融界已經不能在西方融資,使本來貧血的俄羅斯經濟更陷於停滯。俄羅斯本來依靠原油出口賺來十年黃金期,但近兩年原油價格一跌再跌,美國依靠開採頁岩氣自給自足更讓國際原油市場雪上加霜。普京可能預感到自己未來執政的幾年,如經濟停滯,威權統治恐怕難以維繫。俄方希望在經濟領域與中國進行更廣泛的合作。至於中國所期望的共同抵禦顏色革命,可能並非俄方所關心的“核心利益”。有些俄羅斯輿論也對這一前景表示擔心,他們認為,如果中俄深化戰略合作的動機是對抗西方,這種合作不會持續太久。況且,中國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大,在經濟層面與俄羅斯進行的不平衡合作也會讓俄羅斯內部越來越擔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