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世行經濟環境排名:中國位於“柔軟的腹部”

發表時間:

世界銀行今天(10月29日)發布2015年“全球經濟環境排名報告”,也被稱為“市場營商環境報告“。在這一對189個國家的排名中,新加坡仍然名列前茅,其次是新西蘭,香港,丹麥,韓國。中國的排名從93名上升到90名,美國排名掉到前五名以外的第7名。法國排名也有所上升,達到31名,但仍然與排名14的德國相距遙遠,甚至不如正在走出經濟危機的葡萄牙位於25的排名。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世行排名以100分為滿分,新加坡得分88.27,新西蘭87,香港得分84.97,較去年略升0.52分。中國大陸的排名晉陞三位至第93 位、得分62.58 。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報告以十個指標評估全球189個經濟體的營商便捷度,因而使香港在多個環節排名較前。由於這一排名不考慮國家安全狀況,個別社會事件,貪腐,宏觀經濟穩定性等因素,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排名都得到提升,俄羅斯提升2位達到62名,烏克蘭提升9位達到96位。非洲國家中非共和國,利比亞和厄立特里亞是排名最後的國家。

世界第二經濟體中國一直認為:世界銀行應該刪除《營商環境報告》中的經濟體排名,因為像中國這樣高速增長的經濟體排名靠後沒有根據,報告帶有偏見。中國駐世行代表去年曾對這個排名表態稱,這份報告“使用了錯誤的方法論,未能反映出事實,誤導了讀者,對中國營商環境的改善沒有任何幫助”。

該報告的支持者則辯稱,報告是客觀的,是經過詳盡研究後得出的,並且促進了改革,各國正努力提升自己的排名。面對批評,世界銀行也對排名標準進行了若干調整。

法新社今天從華盛頓發出的電稿說:儘管中國在這個排名中有所上升,並比120名的巴西和142名的印度要好,但作為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它在經濟競爭力方面仍然處於排名“柔軟的腹部”。一些外資企業近年來經常抱怨中國的經商環境是它們在華開展業務的主要挑戰之一。來自美國商會和歐盟商會的調查報告均顯示,有越來越多的在華外資企業認為監管壓力在逐年攀升。

如何看待世界銀行的這一排名?為什麼經濟總量世界第二的中國,在經濟環境排名中處於“柔軟的腹部”?經濟競爭力排名與國民幸福感的關係?本台採訪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先生。

王軍濤先生分析說:“競爭力排名有多種因素,經濟持續發展涉及的不僅僅是GDP,不是用GDP衡量的國家經濟規模問題。同樣的GDP在不同國家,老百姓的幸福指數不同,還有很多別的因素在裡面,不光是世界銀行,國際社會特別是在西方民主自由國家,有一套綜合性的指數評價經濟社會的好壞,絕不是GDP一項指標和經濟總量一個方面。”

“從中國來看:GDP是比較高,但經濟發展究竟給社會帶來的福利?從豐富的內涵看發展的話,中國的發展還是不夠。實際上世界銀行的這個排名我覺得 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發展所帶來的問題,你要把環境考慮進去,10年前中國環保局的負責人潘岳就曾經講:如果考慮環境因素,按綠色GDP的概念,中國的發展是負發展,也就是說:中國雖然有最快的發展速度,但如果把這個速度造成的環境破壞和彌補這個破壞所需要錢算進去,還要多於GDP增長的錢。另一方面,如果把社會,人權自由方面考慮進去的話,中國的負發展就更大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