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習近平——亞太地區主人

發表時間:

周六(11月8號)法國全國發行的三份報紙,《解放報》 ,《十字架報》和《費加羅報》頭版關注焦點各不相同,《解放報》周末班關注巴勒斯坦建國問題,指出,為重新啟動巴以和平進程,包括法國在內的135個國家可能將承認巴勒斯坦。天主教《十字架報》頭版關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活躍在戰場上的神父和信徒的命運。《費加羅報》頭版則關注國內政治,認為在法國兩任總統,薩科齊和奧朗德之間展開了遠距離決鬥。

廣告

《費加羅報》國際版今天重點報道中國,刊登該報駐中國記者帕特里克 聖保羅從北京和廣東發回兩篇文章。

 北京借APEC顯示實力

第一篇文章圍繞正在北京召開的APEC會議展開。題目是《習近平,亞太地區主人》。文章指出,這是習近平當上國家一把手後首次舉辦類似國際大聚會,中國儘力緩和與周邊國家關係,以便讓峰會順利進行,對中國國家領導人來說,峰會必須完美。《費加羅報》記者指出,經常遭遇空氣污染的北京,採取了比2008年奧運會期間更嚴厲的措施,學校停課,工廠停工等,再借有助於吹走污染空氣的風,北京得以重現藍天,中國網民已經幽默地將其稱為“APEC藍”。儘管如此,如果美國總統奧巴馬,或美國盟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戴着防污染口罩出現的話,對北京來說無疑就是最大的侮辱。

在政治領域,北京也要採取一切外交手段以避免節外生枝。比如,不能讓奧巴馬和普京在任何高峰會以外場合碰到,但美俄領導人同時在一個會議上還是可能在烏克蘭問題上出現磨檫。另外,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也對俄羅斯十分不滿,因為在烏克蘭失事的馬航MH17 航班上有不少澳大利亞公民,阿博特認為飛機失事為“謀殺”,誓言將在此問題上與普京“正面衝撞”。而在中美之間,儘管做出了避免衝突的努力,在習近平和奧巴馬之間也還是會有不合,針對中國人權狀況惡化和美國企業遭到中國駭客攻擊等議題上,奧巴馬可能都不會錯過直接向習近平詢問的機會。

目前,中國儘力以一個負責任大國形象出現,北京已經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在一年來不斷出現磨檫的南海領土主權糾紛問題上,就採取降溫的做法。費加羅報記者指出,上星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演講中表示,不僅將把北京APEC辦成一屆成果豐富、和諧順利的盛會,並且讓它在亞太區域合作和全球經濟發展中留下深深的歷史印記!

中國表示希望和越南在南海問題上找到“和平持久”的方案,要減少與菲律賓的衝突,而更重要的是,希望在釣魚島問題上能夠獲得象徵性的勝利,而媒體已經宣布,習近平和安倍晉三將在峰會期間舉行會晤。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軟實力之路

帕特里克∙聖-保羅的另一篇文章主題是習近平倡導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其稱為是中國軟實力之路。記者上周末前往廣東東莞參加了“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 ”開幕式,指出,此舉旨在回應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為中國這個最具野心的計畫拉開帷幕。

廣東不是舊絲綢之路的起點,但選擇廣東推出新海上絲綢之路絕非偶然。絲綢之路意味着中國古代在外貿領域的強大,海上絲綢之路的野心是將中國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影響力向途徑國擴展。習近平於2013年10月在訪問印度尼西亞期間提出這項計畫,希望海上絲綢之路通過南亞,印度洋和非洲,連接中國與歐洲。

費加羅報記者認為,儘管中國領導人不斷重申該計畫的雙贏性,但在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大的亞洲地區,許多國家並不持同樣的觀點,比如,在廣東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的2500個參展商中,不見任何越南,日本和菲律賓展商蹤影。印度,日本和菲律賓都認為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施加其影響力的工具。儘管中國官方和學者紛紛強調和平,強調中國沒有強勢邏輯,但中國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展現,在巴基斯坦,馬爾代夫,斯里蘭卡等國,中國已經開始購買或出資修建港口和海上設施等。海上道路為中國獲取地球上的自然資源,進入市場擴張其經濟力量提供便利。中國巨大的市場吸引力,讓幾乎所有國家作出讓步。

在文章最後,記者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軟實力的工具,同時,在其所經之地的接入點也具有一箭雙鵰的作用。這些港口不僅可以接待中國貨輪,軍艦,同時,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的軍事保護將給中國帶來地緣戰略優勢,因為,中國在這條海上絲綢之路上越來越強勢,自然會讓其對手起到威懾作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