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中國在巴黎”雕塑繪畫展

發表時間:

法中建交50周年的官方紀念活動隨着上個月法國總理瓦爾斯對中國的訪問落下帷幕,但兩國之間在建交50周年框架下的文化交流仍然在繼續,今天的節目要介紹的就是在法國泰勒基金會,法國巴黎市政府九區政府聯合邀請和舉辦的兩個展覽“中國當代雕塑提名展”和“目光所及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中國新繪畫”展:中國在巴黎.

網絡照片 DR
廣告

兩個展覽由中國著名雕塑家田世信先生推薦,其中“中國當代雕塑提名展” 由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策畫,這次展覽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共19人,青年藝術家佔據主導地位, 本 質在於將當下中國活躍的,有試驗性和創新精神的藝術家發掘出來。展覽將與2月28號結束,有興趣的聽眾可前往觀看。

田世信先生是中國著名的雕塑家,他的兩個女兒田園和田禾都女承父業,從事藝術創作,其中田園是畫家,田禾是雕塑家,她這次帶來的雕塑作品“泡泡系列”十分驚艷,而田園此次參展的油畫則呈現出雕塑般的力感。

田園也是此次在巴黎兩個展覽的策畫者和參與者,她接受法廣專訪,首先她介紹了此次展覽的組織情況:

田園的繪畫作品之一
田園的繪畫作品之一 田園提供

田園:我在法國生活過八年多 ,經常參加展覽。這次的展覽也是一個特別的機緣,因為我的父親田世信之前也和秋季沙龍談到希望提名讓一些中國的雕塑家來法國進行展覽,在這次舉辦的兩個展場上都分別由十幾位雕塑家和畫家參展。雕塑家除了我的父親以外,還有中國雕塑院的院長,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其餘都是年輕的藝術家。

我剛到法國的時候,曾經和秋季沙龍組織過一兩次這樣的展覽,當時參加這類展覽的一批雕塑家現在都是中國雕塑界的中尖力量。在中國從事雕塑其實並不容易,因為雕塑創作的周期長,前期資金投入也比繪畫大得多,所以一些年輕的雕塑家在學校畢業以後,因為各種原因的拖累就會該行做別的事業,所以在雕塑界能夠堅持下來的年輕人非常不容易。我父親和妹妹都是從事雕塑,所以,由於這些特殊的機緣讓我和法國的藝術界有些交流,通過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平台的介紹,能夠給更多的青年雕塑家展示才能的機會,來鼓勵和幫助年輕的雕塑家。這就是我父親組織這次展覽的初衷。

法廣:田園,你自己不從事雕塑,但這次展出的作品我認為畫面上也充滿雕塑的力感……

田園:欣賞一幅畫只能說是見仁見智,也可能石受到父親的影響,所以在造型上着力較多,所以就會讓人感覺造型比較硬。有這種感覺的人不止您一個,以前也有人說我的繪畫不像是女人的畫,形體感比較強。

法廣:請介紹一下您父親田世信先生的作品和經歷。

田園:我父親今年74歲,在八十年代中國開始經濟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四十多歲,由於中國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所以中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只有一些紀念性的雕塑,幾乎沒有自己創作的空間,但是因為當時他又有自己家庭出身的原因被分配到貴州工作,離權力中心北京比較遠,所以可能就擁有相對比較寬鬆的創作環境,所以他從九十年代初就連續在一些美術館舉辦個展,由於他的作品打破了過去主旋律的格局,所以也引起了一些轟動,給後來的雕塑創作帶來一些新意。
雕塑實際上是非常需要體力的工作,但他的精力和體力都比較好,所以每隔幾年都還是舉辦大型的個展。

中國當代藝術在走上國際化的開始就面臨著西方當代藝術權利中心的“選擇”和“被選擇”的命運。西方對中國當代藝術分享異國情調的同時,開始關注在中國這一特殊體制下的特殊藝術形式,這恰恰也暗合了國際藝術商業化的需求。如何在商業和藝術之間找到平衡點,可能是藝術家們都難以迴避的話題,年輕的雕塑家田禾的泡泡系列在玻璃和陶瓷兩種材質之間找到巧妙的結合,在材質的張力中,傳達人生的本質,請聽她自己的介紹。

田禾作品:泡泡系列
田禾作品:泡泡系列 田禾

田禾:《泡泡系列》是我這幾年主要的創作,從形式上主要是尋求運用一些新的材料,從創作方式上來說還是用的比較舉行的形式,但是也希望通過一些具象的方式,在形式上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可以更貼近現在我們生活的時代。創作是為了把話說清楚,但是創作如果是把同樣的東西一直說同樣的話就不能代表我們這個時代,所以就用了新的材質的介入來更好的表達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讓我想表達的東西,所以用了玻璃,彩繪放在一起,希望做出一種新的感覺的東西。

法廣:這麼多的材料放在一起是否想說明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非常複雜和混合的時代?

田禾:有這樣的因素,但同時我認為還是在尋求人……因為所有的材質都是一種語言表達而已,最重要的還是做出來的東西給人的感受,現在在中國大家都能感到貧富差距很大,社會的各種碰撞都很清晰,但是我認為所有的作品都想表達人的權利的問題,希望大家在看到我的作品的時候有一定的啟迪,看到的時候可能就會讓人想到自己的夢想以及夢想的權利,這是我想說的話。因為每個人看到這些“泡泡系列”雕塑的時候,會想到自己的小時候吹的肥皂泡的場面,而在那個時候,可能大家都會覺得這個東西很美好,不會想到自己的社會生活和經濟情況,會有一種很純粹的感受,所以就用這種形式來表達。

法廣:感謝田禾的介紹。

在經歷了上世紀八十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經歷么過去幾十年在世界上取得的影響力以後,現在的藝術家們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實際上也不簡單,但無可否認的是,高速發展的經濟給中國社會和民眾帶來的某種失衡和極大的不確定性,這恰恰又帶給了當代藝術藝術家們新的藝術創作資源,中國和西方收藏家有哪些區別,田園就自己的感受做了介紹:

田園;因為中國現在整體上是一個相對比較浮躁的社會,在封閉了這麼多年之後,經濟在短時間內突然繁榮起來。我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社會學家,但是作為一個在兩種社會生活過的人來說,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說,歐洲和美國人以前都普遍喜歡大汽車和房子,但是現在則更加關注環境的意識可能更濃,但是中國以前物質相對貧乏,所以中國在目前對物質追求的心理相對是比較強的,這可能是每個國家在一個發展階段都不可避免的過程。

具體到藝術類來說,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創作者,我的感受是法國或歐洲人他們從小有文化的氛圍,沒有像中國這樣大的斷代過程,所以在收藏上也有一定的家族延續性。比如西班牙的一個收藏家族 ,他們家裡有相當豐富的名畫收藏,但也是從祖父開始一直到孫子,都不斷在改變收藏風格,一代代相傳下來的。

據我自己跟一些歐洲人或收藏家聊天時就發現,大部分人收藏都還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購買藝術作品還是為了自己賞心悅目,至於這些作品將來是否會大幅增值並不是他們很關注的問題。

當然一些上檔次的畫廊會向顧客推薦好的作品,但是也有一些人也許會購買一些藝術品,幾年後價值不增反降,所以實際上並不僅是一個逐利,而是會從賞心悅目這個角度來考慮,會考慮這個藝術家在思想或創作領域給文化作出了那些貢獻等,然後從這些角度定位自己的收藏。

法廣:法國的藝術圈用何種眼光來看待當代中國藝術家?

田園:其實中國藝術家現在的整體水平不錯,相對是不錯的,比如參加這次的油畫展的很多都是知名的藝術家,所以法方還是覺得很驚喜,認為相當不錯。也和一些在全球走動的藝術商人諮詢過看法。過去中國相當有名的藝術家,和中國有國際聲譽的張曉剛和岳敏君等藝術家的風格不一樣,但法國觀眾的反應還是不錯的。也就是說,藝術在每個階段都會推陳出新,過去的"政治波普"在某個時段滿足了大家的最高視覺欣賞後,人們在看到新的風格和作品後也會感興趣,過去的東西的確不錯,但是有新的藝術出來,必定還是會受到歡迎的。

感謝田禾和田園接受法廣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