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政治

中紀委網站重發“大清慶親王”文章引發猜測

2月25日下午,一年多來因獨家發布反腐消息而點擊量暴漲的中共中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評論文章《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今天(2月26日),《人民日報》在其官方微信以《中紀委狠批大清慶親王,這又是在敲打誰》的映射式標題轉載,自然引發各種猜測,這篇評論文章的若干細節也被網友仔細檢視。

中國反腐漫畫
中國反腐漫畫 中文網絡圖片 DR
廣告

例如文章寫道,“慶親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聲也不太好,官運卻好得出奇。自1884年到大清倒台的27年中,他先後負責外事、海軍、財政等重要部門,最後升到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當然忙得要命。但是慶親王業餘時間更忙,忙啥呢?吃飯、打牌、投資。”

清朝中央政府官員工資並不高,要想理財,先要解決無財可理的問題。對此,監察機關直指慶親王“細大不捐”,大錢不怕多,小錢不嫌少。他的生財之道就是賣官,明碼標價,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買賣好得很。

當時,雖然外國銀行已經進入中國,但是八國聯軍侵華硝煙未散,人們的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大家恥於與外國人打交道,更願意到中國人的銀行或錢莊存錢。

慶親王卻格外青睞外資銀行,特別是英資滙豐銀行,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里循披露,慶親王的銀行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民族金融機構里沒有他一厘錢。要是遲生一百年,慶親王肯定是個家小在外、見首不見尾的“裸官”!

莫里循毫不客氣地寫道:慶親王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在坑害這個國家。湖北省咨議局議長湯化龍仰天長嘆:“鍋里的水都燒開了,魚竟然沒感覺到!”

人民日報稱;“春節長假之後第一天,中紀委網站刊登了《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一文。文章認為,對於身處民族復興大時代的我們,慶親王是一本居安思危的好教材,是我們應該照一照的鏡子。“

事實上,中紀委網站曾在2013年10月轉載了當時刊發於《中國紀檢監察報》,作者為習驊的《慶親王的作風問題》一文,此番重新刊發,編輯刪去了原文頭尾各若干文字,並加上了“大清裸官”四個字,似乎別有用意。
有網友認為是影射前任政治局常委曾慶紅,也有網友以慶親王奕劻曾任“內閣總理大臣”,又“青睞外資銀行”,認為可能影射是子女均投身外資投行的前任總理溫家寶。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