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

金融時報:虛假服務貿易成為中國資本外逃新渠道

據獨立研究機構“東方資本調研” (Orient Capital Research)董事兼總經理安德魯•科利爾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的背景下,中國投資者發現了一種逃避中國監管機構的監管、偷偷將資金轉移出境的新方法,就是為虛假服務貿易付款。

Reuters
廣告

文章回顧稱,最近幾年,精明的投資者通過虛開發票金額的方式,偷偷將資金轉移出境。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銀監會(CBRC)意識到了這種資本外逃手段,開始要求銀行在向此類海外交易撥付外彙時提供更多的文件。這讓這種逃避資本管控的方式變得更難成功。

但是,銀行家為他們的客戶找到了一種將資金轉移出境的新方法:服務貿易付款。在這種方式中,他們不是為某種商品多付款,而是乾脆為一項從未發生的服務付款。

文章認為,這種資本外逃現象的原因是,隨着中國房地產泡沫趨於結束,中國較富人群不再能夠通過影子銀行快速賺錢。許多人還面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持續反腐的打擊。與此同時,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下降也導致了投資者傾向在海外尋求資金安全港。

服務貿易數據反映出這種新的資本外逃渠道。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正在擴大。2014年,服務貿易逆差為1980億美元,比2013年高出59.1%。就2014年第四季度來說,服務貿易逆差比2013年同期高出170%。同樣,通過服務貿易外逃的資本也在增加。平均每季度通過服務貿易外逃的資金數量,從2009年的400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960億美元,翻了一倍多。

文章列舉了過去幾個月流行的手法,其中包括:留學項目、銀行間借貸、國內公司的海外分支機構和虛假的合資企業。

銀行業人士估計,多達40%的較大型服務貿易實際上沒有發生服務。這表明在所有服務貿易付款中,近2000億美元實際上永遠流到了境外。該數字可能在2015年翻倍。

後果是,如果中國的貨幣供應中有3000億美元至4000億美元在2015年流出境外,那將對全球宏觀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受影響的將包括人民幣價值、中國國內貨幣供應數量和中國刺激經濟的能力。這些資金還對所投向的全球資產的價值產生巨大的影響,比如海外房地產和股票。資本外逃還可能迫使中國拋售掌控的一些資產。

作者最後表示,有理由認為,中國外管局控制資本外逃的能力低於普遍的想象。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