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徐才厚去世可能是另一場大戲的開始

發表時間:

3月16日0時3分北京官方宣布,已落馬的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患病去世,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徐才厚去世的分析評論。

觀察中國
觀察中國 RFI
廣告

香港《東方日報》社論系列“神州觀察”的評論稱:“軍委前副主席徐才厚在立案調查一周年之際死亡,他的生命被癌症帶走,但留下的腐敗癌症卻成為中共第五代治軍的難題。”“徐才厚用人惟財是舉早已路人皆知,‘百萬雄師’、‘千軍萬馬’是公開的價碼,升師級是百萬,升軍級要千萬。”“徐才厚帶頭之後,下面的軍官自然有樣學樣,那些向徐才厚送錢的軍官,上任之後必然要搜刮更多錢財,這就像癌症一樣,一傳十,十傳百,形成幾何裂變,直至班排一級,甚至連士兵入伍提干,都要花錢。這種風氣形成之後,要想徹底根除非常困難。目前軍中已查處三十多位將軍,但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某種意義上說,肅清徐才厚的影響,抓幾十個將官容易,殺幾個腐敗分子也不困難,難就難在如何重建軍隊的威信,這將成為第五代今後一個時期的難題。”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於澤遠的評論稱:“徐才厚離世最直接的結果就是他不用再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但這不等於他的事情已一了百了:他‘數額特別巨大’的犯罪所得要被充公;妻子、女兒等家人的受賄案也將繼續被查辦;解放軍也會按照習近平的要求‘進一步肅清徐才厚案件的惡劣影響’。”“對那些曾與徐才厚有過交易且未被官方揪出的高官或前高官來說,徐才厚的死可能令他們稍稍鬆了一口氣。畢竟,徐才厚去世意味着他不會再揭發別人,也標誌着徐才厚案的高潮已經過去。但另一方面,徐才厚去世也可能讓公眾的視線更多地轉向兒子已經落馬的郭伯雄,中央軍委紀委也可抽調更多的人力調查郭伯雄案件。從這個角度看,徐才厚去世不僅不是反腐大戲的結束,還可能是另一場大戲的開始。”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賣官和受賄在中共貪腐‘共業’中已不讓人感稀奇,剛閉幕的兩會中,徐才厚被指控新罪名,遠比貪腐嚴重。原軍事科學院軍建部副部長楊春長會上受訪,指控徐擔任軍委副主席時‘架空軍委主席胡錦濤’。這樣勁爆的驚天內幕,如未獲高層批准,是絕難擅自披露的。它至少解釋了一個曾讓外界百思不得其解的疑問:胡錦濤為何在中共18大毅然‘裸退’,未像前任江澤民那樣,再留任軍委主席兩年。更深一層看,以徐才厚負責政工系統的軍委副主席,能‘架空’軍委主席,讓人難以想象,必有另一副主席郭伯雄與他互相勾結,在他們背後更有一個派系團隊,把持軍中一切事務,讓文職的軍委主席胡錦濤‘針插不進,水潑不進’,徒有主席虛名。而他們的總後台,就是胡錦濤的前任江澤民。”“習近平2007年秋舉行的中共17大上,便取得‘儲君’地位,”“習近平成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後,親眼目睹徐、郭把持軍隊,架空胡錦濤,才痛下決心治理軍隊。而清理徐、郭,現在只算開了個頭,預料未來必有更多軍中大老虎落馬。”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從國家和民族的角度,徐才厚等人的行賄收賄等行徑,折射出來的是一支怎樣的解放軍,使人有難以名狀的憂疑。若一些軍官能力不足,本就沒有資格擔任領導崗位,而官位行賄買回來,則一旦在戰爭的關鍵時刻,這些軍官帶領的士兵能否對抗敵人,相信是所有人都有的疑問。”“從歷史汲取教訓,徐才厚等人的腐敗,重新喚起國人警惕,要時刻緊記培養一支大我無私、裝備足夠、訓練有素的軍隊,才可以保疆衛國,不致重蹈百年國恥的覆轍。由此觀之,內地當局毋須忌諱軍中害群之馬的種種劣行,在顧及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一些腐敗情節應予披露,”“不宜事事以國家機密而封鎖消息,適度透明、避免出現以訛傳訛,可強化國人的信心和信任,當局對此應有所體認和作為。”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