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灣爭取以國家身分參與亞投行的幕前幕後

發表時間:

●這兩天,博鰲亞洲論壇成為亞洲甚至全球新聞的焦點,主要是因為,論壇的議題鎖定「亞投行」以及「一帶一路」。對這兩個中國大陸主導的熱門全球議題,台灣採取什麼態度呢?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廣告

正當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爭取或思考加入亞投行之際,台灣也非常積極,台灣總統馬英九指派的代表─前副總統蕭萬長周四抵達海南,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周五立即和大陸前副總理曾培炎會談,表達台灣願意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周六,博鰲論壇開幕式之前,蕭萬長更代表馬英九會晤了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度懇切表達了台灣願意加入亞投行的籌建,以及「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布局,為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貢獻心力。由於亞投行是由大陸發起,台灣能否加入,幾乎完全取決於大陸的態度,大陸學者認為,這件事,兩岸必須坐下來談,好好協商。

●據說,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之前,馬英九總統曾當面指示,極力爭取參與亞投行?

就在蕭萬長抵達博鰲的同一天,馬英九接受中國時報專訪,特地釋出台灣希望參與亞投行的消息,這是台灣首度對這件事明確表態。馬英九說,台灣參與亞投行有三個理由,一是希望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二是台灣希望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參與亞投行,對未來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CEP)都有正面影響;三是考慮兩岸關係,馬英九說,大陸提出亞投行已經得到很多國家支持,台灣不應該旁觀,應該積極參與,如果台灣不表態參加,反而會讓外界覺得,台灣不支持國際間協助發展較慢國家的基礎建設。不過,馬英九也親自指示蕭萬長,必須以國家身分加入,還指示,可以在與習近平的會晤中討論。這可能是台灣參與亞投行最核心問題了。

●其實亞投行現在非常熱門,除了已經有三十幾個國家參與,美國也表達了「歡迎新的多邊組織透過採納國際社會共同建立的高標準,以加強國際金融架構」的態度。為何亞投行這麼受到各國歡迎呢?

亞投行近來受到歐洲和亞洲主要國家的熱捧,主因在於看中亞洲基礎建設的巨大商機。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說,亞洲的基礎設施需要的資金,每年大概是在人民幣八千億,今後十年大概也是八兆,這對因經濟不景氣而焦頭爛額的西方國家,具有極大吸引力,也是亞歐各國積極加入的原因。

台灣財政部長張盛和則說,亞投行比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規模還大,未來亞投行將投資亞洲、中亞地區的基礎建設,商機非常龐大。

對台灣來說,加入亞投行是一個機會,可以融入區域經濟整合,避免被邊緣化,更可為台灣沉悶的經濟找到新的動力和新出路,所以台灣在美國表態之後,也積極爭取參與。

●前面提到,馬英九要求,要爭取以國家身分加入亞投行,這會不會最困難的關鍵?

沒錯,這將是關鍵問題。現在台灣比較棘手的是,亞投行籌建備忘錄規定,「亞投行是一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所謂「政府間的機構」未來要如何解讀,除了要看北京想法,也要看亞投行最後敲定的組織章程。

目前為止,台灣和大陸同時加入國際經濟組織並不是沒有前例,比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台灣、大陸、香港都是在1991年同時加入,當然APEC會員都是以「經濟體」而不是以國家的身分加入,這和亞投行不同。另外,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也是亞洲開發銀行的創始會員國之一,現在也還保有會籍,但1986年大陸加入之後,中華民國的會員名稱被迫改為「Teipei, China」,也就是「中國台北」。在這種情況下,大陸主導的亞投行,台灣能否以國家身分加入?或未來雙方會不會做某種程度的讓步?的確是值得海內外華人同胞共同矚目的最新情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