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新加坡強人李光耀去世 何以引發中國大陸五味雜陳

發表時間:

91歲的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去世了,雖然身為華人世界的榮耀,但對中國大陸來說或許卻是五味雜陳。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李光耀走了,對於大陸的中國人而言,卻留下了諸多思考。新加坡作為一個華人占絕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他的成就也一直令中國人深感榮耀和尊敬,他的很多發展經驗,特別是中國人所津津樂道的“亞洲發展模式”,也成為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積極學習和借鑒的榜樣。

北京話題
北京話題
廣告

作者帝國良民的文章說,不過,與大陸中國,以及中國人發自內心的親近新加坡,並將其看作華人社會成功的典範相比 ,在李光耀帶領下,新加坡事實上卻一直保持着與中國大陸若即若離的,甚至遠遠談不上“親善”的政治關係。隨着中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台上的上升勢頭,近年來新加坡更是頻頻拋出聯夷制華的理論,先是鼓噪和支持美國重返東亞,並公然提出亞洲必須有美國的存在,來遏制中國威脅。

緊接着又配合日本強調,中國不應該糾纏歷史問題,以迎合日本,最近更提出,要求印度海軍介入南海巡邏,以遏制中國在南海的擴張等等,與美國日本的亞洲圍堵政策遙相呼應,甚至在東盟內部帶頭制衡中國的戰略意圖,幾乎將馬六甲海峽變成了遏制中國崛起的橋頭堡,逼迫中國在貿易和能源通道安全上,處於四面突圍的戰略困境。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外交部對李光耀對華關係貢獻的評價,是十分謹慎的。

作者丁咚的文章說,中國外交部稱,李光耀是中新關係的締造者和奠基人,為中新關係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是毫無疑義的。在他的任期里中新建交,並一直以實用主義的態度與中國發展關係,在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中收益頗豐。因此,外交部稱李光耀“長期致力於推動兩國互利合作”,但卻小心迴避了“友好”這個字眼,應該是經過仔細拿捏的,意在體現與那些所謂“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之區別。

帝國良民的文章又說,儘管新加坡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敢於公開提出遏制中國崛起的政策,但在現實交往中,卻幾乎從來沒有觸怒過中國。對一向過度敏感的中國人而言,這很是奇怪。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確確實實在政治經濟文化層面,給了中國發展進步以巨大的幫助。中國人似乎能夠理解,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不僅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它總是在玩大國間遊戲的重要目的,還是出於其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

新加坡擔心其它東盟國家將其看作是,大中華圈中另一個中國代言人,以至於它刻意堅持在東盟國家中,選擇最後一個與中國建交。對新加坡而言,與中國過於親近,可能會被看作是東南亞的以色列,一旦中國對新加坡過於親近,卻反而會讓它感到惶恐不安,原因無它,避嫌而已。由此我們看到,新加坡在對外關係上,始終堅持東盟和美國優先,與中國適當拉開距離,有時還要刻意做些讓中國不高興的舉動,來給他國看。

在東盟內部,新加坡也極力避免給他國留下“中國代言人”的印象,新加坡領導人自認是華族而絕非中國人,在與中國交往時,也經常採取謹慎的、甚至有點反常的,若即若離的態度。站在國家利益立場,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同樣也擔心中國成為世界大國之後,在亞洲地區可以為所欲為,會給自身和東南亞國家帶來的不確定性,甚至是威脅。因此,有意將美國拉入以便牽制中國。

這雖然令中國人相當不爽,但就好比我們也有自己的國家利益一樣,中國應該將新加坡看成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就好比美國人的祖先大多數源於英國,但美國就是美國,它不是英國一樣。與此同時,也有評論寫道,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走了,作為當代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的影響力遠不止新加坡一地。李光耀一生曾與無數世界大國政治領袖會面,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與中國五代領導人的交往。

作者蔡慎坤的文章說,李光耀是少有的與五代中國領導人都有過會面的國際政治家,過去30多年,幾乎沒有哪位外國領導人比李光耀與中國領導人在一起的時間更多。不過,2013年初,西方出版了一本名為《李光耀:一個大師對中國、美國和全世界的深思》的新書,李光耀在這本書中說:“一個工業化和強大的中國,對東南亞國家而言,會不會像1945年時的美國那樣的無害?對此,新加坡就不放心。

“亞洲很多中小國家都非常關注,他們對中國可能有意重新尋求,世紀之前的帝國地位而感到不安,對本身有可能再次淪為附庸國感到不滿。”李光耀同時勸告中國必須繼續韜光養晦,因為中國不可能在軍事競賽上打敗美國,至少還要“低頭、忍氣、賠笑臉40到50年”。李光耀還勸告中國“必須避免德國和日本之前所犯下的錯誤,為了爭奪權力影響力以及資源,把這個世界像上個世紀那樣,引向兩場可怕的戰爭。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