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林建三教授談中國牽頭創亞投行

發表時間:

由中國牽頭創立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近日在英國加入創始國行列後,接着有法國、德國、意大利都有如骨牌效應紛紛跟着表示要加入*。英國的老大哥美國似乎對於英國的不事先通告而頗有微詞。中國經濟勢力強大崛起,讓全球已開發國家紛紛擺到在其金元攻勢下,中美兩國在亞洲,甚至在世界的勢力版塊爭奪戰煙硝味重。本台(法廣 RFI)就此議題請到台灣財經專家林建三教授為大家點評、解析。

廣告

本台(法廣)本次中華世界為大家請到也是台灣環球經濟社社長的林建三教授,為大家介紹中國成立亞投行的起源、組成、目的,以及未來可能對世界格局重組的影響。由於每次播音時間有限,但採訪內容豐富,所以分成兩次為大家播出。

法廣:領導、推動全球經濟的國際性機構已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及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為何中國還要牽頭創立“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呢?

林建三:我們要把時間往前推地敘述,在2002年時,因為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造成整個西方世界金融泡沫化之後,所有新型開發國家都遭遇到很大的資金缺口。過去,因為從不列顛森林體制下,就是世界銀行貨幣基金,還要包括亞洲開發銀行,其實都是在歐洲,美國與日本的控制之下。他們在世界金融海嘯之後,所有新興國家發現,國際資金在分配流通的時候,它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主要是,它在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的決策發言權太少了。大概只有零點多的決策權。所以當時就由最紅的金磚四國去發動爭取這種權利。不過在2009年,IMF的改組,它只給了這些國家不到百分之二的決策權。也就因這關係,所以衍生出2012年時,由胡錦濤主席在印度舉行的第四次金磚國家高峰會議里提出建立新的世界開發銀行的建議。這個提議一直到2014年7月才開始有共同的決定:成立金磚銀行。不過就在決定要用一千億美金的規模成立這個銀行之前的三個月,就在海南島的博鰲會議的亞洲論壇上,李克強就已經公開宣布:中國要領先成立一個亞洲基礎建設的投資銀行(亞投行),也是一千億美金的規模。就是在這個時間點,XXXX 不過,不論是金磚銀行或是亞投行,它會立即挑戰現在既有的由美國、歐洲及日本所掌控的幾個金融機構。所以,他們從擬議、提案 ,到籌備的過程當中,尤其是美國,因為它從1944年以來,已經掌握了全世界的經濟霸權及金融霸權。在這種兩個霸權在手的狀況之下,當然不容許有一個新的機構出來,來搶奪它的。

所以剛開始,在提議亞投行時,得到的反應不是很熱烈。不過我們在2014年11月6日,也就是幾個月前,習近平開始宣布,要成立這個絲路基金,要推動“一帶一路”的方案,先拿出四百億美金來作為初試基金,將來也要發展到兩千億美金的規模。因為有了這個絲路基金的配合,絲路基金本身比較像新加坡的淡馬錫主權基金,或者像我們過去幾年在亞洲非常盛行的私募基金的性質。那麼,它正好可以與亞投行的屬性,可以做互相的配合及拉擡。所以這也引起很多國家的信心,以及他們對這方面的吸引力。所以才有在三月十二日,英國率先參與,本來英國應該站在美國的立場,來衛護原來的IMF及世界銀行的地位。,。。

法廣:這個“亞投行”與中國要進行的一帶一路有何關係,有何助益?

林建三:它最大的好處要從內在看起。在胡錦濤與溫家寶答時代,他基本上已經把中國大陸本身的“鐵公基”,也就是鐵路、公路、基礎建設已經完成。所以那時就蓄積了很龐大的鐵公基建設的能量。
第二就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的三十六年,它變成了一個很嚴重的生產過剩的問題,而這個生產過剩,要怎麼樣消化,怎麼樣去好好妥善利用,完成鐵公基建設以後的能量,那麼就可以透過亞投行的方式來進行。

因為過去亞洲開發銀行在日本主導的狀況之下,它中國也看到日本利用亞洲開發銀行把日本的產品、日本的機器、日本工程的力量、就這樣推銷出去了。所以,就是說建立基礎建設投資銀行對國家的經濟能力的消化,尤其是這種過剩產能,或是比較優越的產能的外銷,是很好投資的管道及方式。所以,他們就會積極想到,一方面可以滿足整個亞太地區國家。我們也知道,中國亞太地區國家基礎建設的需求總計大約在八兆美金。可是世界銀行,或者亞洲開發銀行,每年能夠提供的大概只有350億到400億左右的規模。所以當然中國會覺得,如果來成立一個以他又4.2兆外彙存底的實力,再加上這些國家的需求,那麼這樣,它一定可以來非常圓滿的達成、滿足這些國家的需求。
今天如果再思考,加上原來中國在西亞、中亞到東歐,以至於東進到非洲,波斯灣地區的能源、礦源的投資,總共加起來,能夠把這些能源資源的掌握,以至於基礎建設,就是等於把它的資金可以透過投融資,也不但是推銷了產品,也可以在這方面賺取金融利益。

這個是整個亞投行方面所能帶動的整個經濟戰略效益。尤其是亞投行弄起來以後,它無形當中是把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變成一個大的盤快經濟。
這個時間是一個很好的時間點的原因是因為,2009年以後,因為歐債危機發生後,我們可以看到,歐元區至少在十年之內,沒有起來的可能性。而且歐元區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阻擋這樣的,中國的經濟,或是亞太基金的整個向西進行的勢頭。

11:24

珍妮特採訪林建三教授(第二集)

法廣:您怎麼看七大工業國成員國的英國率先申請成為亞投行的創始國,還有法國德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都跟着表態?

林建三:英國的態度是中國你望西,我望東,就可以搭順風車。所以這就是說,你這個路是中國開出來的,所以,當英國已加入之後,為什麼法國德國意大利會馬上跳進加入,主要是看到了機會。因為過去,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都是把百分之八十五的資金給了先進國家。對於新興開發中國家,東歐南歐中亞西亞,近東的國家獲得的資金一向很少。所以這個東西,當我的亞投行一出來後,就產生很大的誘惑力。同時也可以帶給這些國家去滿足其基礎建設、改善其國民福祉的機會。所以,亞投行在其絲路基金為成立前,大家對他抱遲疑態度。當十月六日絲路基金成立後,它使得亞投行的規範變成魅力四射,具有積極性及開展性的前瞻經濟戰略的規畫。所以他會得到亞太地區,東歐、南歐、中亞、西亞,甚至今天看到的英國等西歐國家的加入。

法廣:美國會怎麼反應呢?美國目前已對英國的不通知就加入亞投行頗有微詞。

林建三:原本自1944年以來,全世界的投資都是在美國的掌控之下。美國擁有經濟霸權,而且是獨霸的地位。另一方面,由於美元獨強,所以全世界的貨幣金融是在美國的主導統治之下,也是金融霸權。當亞投行可以把歐亞大陸經濟盤塊統合起來,就威脅到美國的經濟霸權。尤其是亞投行加上一帶一路後,將來人民幣的國際化就可以真正落實,人民幣經濟圈也會就此形成。原因是人民幣推動國際化後,已經有四十六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了本幣兌換的貨幣互換的協定。英國優先加入的原因是應該是人民幣海外清算中心的歐洲的第一個站點就是在倫敦。所以亞投行成立後,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及影響力就會提高,變成可以與美元對抗的一個新的國際觀貨幣。美國當然感到受威脅。因此我們可以預期,當亞投行絲路基金及一帶一路發展過程當中,美國一定會透過,在美元獨強地位的鞏固,以至於說利用TPP 來對抗RCEP,或是FTAP的方式,來鞏固其世界經濟及金融霸權的地位。

法廣:中國獨霸世界經濟後,有沒有什麼令人擔憂的,美國畢竟行事主張都有一個標準格局,對於中國則大家還拿不定,得猜測,您怎麼看?

林建三:不只是令美國擔憂,也會讓整個西方國家擔憂。當年在十二世紀時,蒙古帝國成吉思汗及忽必烈從亞洲一直打到歐洲,他建立了一個跨歐亞的軍事大國。今天如果“亞投行”真得實現、落實了,他就會變成跨歐亞區域的經濟超級大國。這不是政治軍事力量的國,而是經濟力量的整合。就這種經濟力量,以美國來說,他今天即使涵蓋了南北美洲,屆時,他就會變成,對抗上的相對弱勢者。這是歐洲國家的擔憂。當時,歐洲國家不願意參入,第一因為,1985年,有一個日本學者提出所謂的三級理論:全世界靠歐洲級、北美級、亞洲級。亞洲級由日本來支撐。

今天如果中國獨大以後,等於消滅掉了日本級與歐洲級,就可以與北美級來對抗。最後就不是三級世界經濟,而是一個兩級世界經濟。西方國家擔心的是,到時中國有這麼大的力量時,他會不會施展它的金融霸權及經濟霸權為禍世界,或者杯葛,或者壟斷這個世界的經濟發展。這是主要的負面想法。我們一直不希望會有這種情形發生。一些新興國家對美國會保持一定的戒心,大概也就是基於這類相同的理由。。

法廣:台灣有可能參加亞投行嗎?

林建三:首先,亞投行在籌設的時候,中國提出一個條件: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國可以優先參與。因為台灣是亞洲開發銀行的會員國,當然就可以采優先加入的方式。第二,中國雖然有402兆的外彙存底,是全世界最高的,而第三名就是台灣,有四千兩百多億外彙。台灣力量的加入,會使得亞投行及絲路基金的發展有更落實、更強大的能量來做這個事情。第三,台灣在高科技上面,以及台商在中國的力量,正是可以來消化它產能過剩的時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相輔相成的力量。。

但是在台灣,目前情勢複雜。主要因為台灣今天有一個非常強大的阻力,尤其是太陽花的世代所衍生出來的一個自閉主義的想法,以至於所有反對黨,以民進黨為主的,反中、仇中、恨中的意識形態,會去阻攔台灣去加入。當然,以我個人學者的立場,我認為,馬英九政府應該積極促成這件事。因為加入亞投行後,對於台灣的未來,無論是20年或30年的發展,都有非常積極、非常高的效益產生。

*備註:在中國訂定的創世成員國報名截止日3月31日統計結果,全球總共已有42個國家報名。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