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北京加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發表時間: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北京當局宣布的一系列政策以及措施將人民幣國際化議題再度推向前台。路透社、華爾街日報以及英國的金融時報等多家財經媒體近日紛紛刊登多篇文章,評論中國規畫建設的一帶一路、中國牽頭成立的亞洲投資銀行甚至中國將從今年五月一日開始實施的存款保險制度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影響。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首先我們來對最近幾年來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法國中國問題網站標題為人民幣走向儲備貨幣的長征的文章介紹說:雖然中國金融主管部門依然堅持僵硬的貨幣彙率操控制度,最近幾年來,尤其是2009年以來,中國簽署了多項雙邊貨幣貿易結算協議,最新與中國簽署協議的依次包括歐盟、瑞士、卡塔爾、加拿大以及斯里蘭卡。自從2013年以來,用人民幣進行的貿易結算總量佔據全球總貿易的15%。德國央行去年就預測中國對外貿易用人民幣結算的總金額年內將增加50%,中國對外貿易總金額的五分之一。所有這一切,都使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可能性越來越大。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英國金融時報的相關分析,金融時報今天刊登分析文章,標題是博鰲論壇盡顯中國影響力,文章引述多位參加論壇的各國官員指出,他們相信,人民幣將在今年六月份被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為“特別提款權”儲備貨幣雖然與成為俄國際貨幣之間還存有一定的距離,但是,這將是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關鍵的一大步。

不過,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卻認為雖然人民幣入選的勢頭升溫,但卻很難獲得奧巴馬政府的支持。華爾街日報指出,雖然國際社會多個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國澳大利亞以及德國都宣布將支持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要求,但是,美國財長雅各布•盧(Jacob Lew)周二還暗示說,除非中國採取重大舉措改革經濟,否則美國政府不會支持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的提議。雅各布•盧所指的改革就是中國必須採取更加市場化的彙率機制以及加強金融監管和監督。

不過,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中國業務主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指出,美國官員提出的所謂改革實際上是想確保討價還價的空間,目的是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那麼輕易地就敞開大門。

事實上,華爾街日報也指出,中國正在推行金融改革,中國政府本周宣布的從5月起實施銀行存款保險制度,就是中國改革金融業的一個關鍵環節。

而且,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推出銀行存款保險制度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因為,該制度將使中國的金融體制向市場化邁進,更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作用。

那麼,中國當局最新公布的建設一帶一路的浩大計畫將在何種程度上影響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路透社今天發自北京的長篇評論文章引述專家指出一帶一路從長期來說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大有裨益,但是,在短期內,並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路透社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一帶一路大戰略開啟人民幣國際化“尋根之旅”,文章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獲得的不菲成果更多是中國政府主動推進的結果,由於尚未真正融入實體經濟,人民幣國際化的離岸市場深度和廣度仍有限,缺乏深耕細作的土壤。

綜上所述,對許多專家們來說,人民幣已經擁有多個成為儲備貨幣必備的條件。首先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增長穩定,最後中國的財政赤字相對微弱。但是,中國的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還不夠。目前各國央行的人民幣儲備的總數僅佔3%,與佔60%的美元相對比顯得微不足道。所以,人民幣要挑戰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道路還十分漫長。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