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京話題

央視主持畢福劍辱毛事件 為何持續引發與論關注

發表時間:

近日,央視主持人畢福劍又火了,但這次並不是因為他所主持的《星光大道》欄目,而是因為在不久前的一次私人聚會飯桌上,其公開調侃開國領袖的視頻。我們今天的話題就從這裡說起。這段1分18秒的視頻,被告密者傳到網上,引來一陣軒然大波。力挺與指責的網民,針鋒相對,也有對告密者的鄙視與憤恨。按理說,私人聚會酒後戲言,壓根就不算一回事,但主角是大名鼎鼎的央視節目主持人,情形就完全不一樣了。

北京話題
北京話題
廣告

作者老徐時評的文章說,酒局飯桌上說一些段子助興,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這些段子,有譏諷高官的,有針砭時弊的,也有的就是黃段子。酒局上講幾個段子,大家哈哈一樂,誰也不會去計較。但是,如果把那些現場的視頻、圖片真實地傳播出去,那可就是吃不了兜着走的事了。老畢就栽在了這上面,他屬於體制內的公眾人物,又是共產黨員,看來,老畢挨個處分是跑不掉的了。

至於是否被“雙開”,那還要看央視新來的台長,究竟如何領會上面的意思。不管怎樣,老畢留在央視繼續混的可能性,或許是微乎其微了。關於畢福劍飯局視頻,何以如此火爆?何以反響如此巨大?說白了,就是源於畢福劍觸碰到一個,當局不願觸及的敏感雷區,那就是,對毛澤東及其社會制度的評價!儘管私底下,對毛澤東及其主導的社會評價,早已公開化,沒有絲毫秘密可言,但在官方正統言論里,卻始終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歐陽南山的文章說,官方不敢也不願直面歷史與真相,甚至還大開歷史倒車,企圖重回毛澤東時代。而畢福劍作為官方喉舌,央視星光大道節目主持人,此次無疑是捅了當局不願正視的馬蜂窩,道出了一個官方一直以來蓄意遮掩和隱瞞的真相,那就是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的危害。這就如同一個火藥桶,本來早就應該引爆,但無人敢於點火。這次畢福劍辱毛視頻的出現,無疑讓當局感到十分難堪。

北京大學教授張千帆的文章說,談論毛澤東是一個公眾話題,本來確實沒有什麼可“保密”的。在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你怎麼說國家領導人都沒事,更不用說是已故領導人了,但中國的所謂“國情”盡人皆知。這類言論不要說沒有“自由”了,甚至就連嚴肅的討論都是沒有空間的。好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後,私人言論空間得到了極大擴張,這不僅是中國社會的最大進步,也是當代中國之有別於北朝鮮,或五六十年代中國社會的主要標誌。

多數右派之所以憎恨毛澤東,主要因為他是“大饑荒”和“文革”的始作俑者。假如那個時候中國有哪怕一點點言論自由的話,這兩起危害民族深重的大災難,或者根本就不會發生。毛澤東也就不會成為 當今社會左右評價,如此截然相反的人物,對他的蓋棺定論,也就不會成為如此諱莫如深的禁區了。二是不論毛澤東應對這兩起悲劇承擔什麼歷史責任,只有自由討論、暢所欲言,各方坐下來“擺事實、講道理”,才能弄清真相,讓人心服口服。

今天之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左右分歧如此之大,關鍵就在於官方不允許正常的自由討論,而左派又對某些重大歷史事件,採取選擇性“失明”的態度。只要政府今後還是捂着蓋着,只允許自己獨家提供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然後希望各方都能夠“買賬”,那麼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社會對這個基本問題不會形成任何共識。要知道,人民早已經不是小孩子,乖乖地坐在那裡等待答案,以及什麼“端正思想”和“統一認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任何明智的執政者,應當順應當今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至少,老百姓私下裡愛說什麼,就讓他們說去吧。更何況既便在政府內部,有着同樣想法的人,恐怕也多了去了,憑什麼自己心裡什麼都明白,還不讓老百姓說出來呢?與此同時,也有評論寫道,老畢無疑是被他所極力諷刺和調侃的這個體制滋養出來的,是這個體制的受益者。按理說他是最應該深懷感激之情的。公開場合的他,為這個體制唱讚歌。私下場合的他,卻好像完全變了一個人,成為了官媒所批評的那種“吃共產黨飯、砸共產黨鍋、罵共產黨娘”的“兩面人”。

老徐時評的文章又說,畢福劍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體制內“兩面人”的窘相。在一個說不得真話的環境里,大家只能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公開一套,背後一套,人人自備兩套語言系統和面具,隨時切換。名利地位可以收買一個人,讓他假裝服從,但卻無論如何難以從內心征服。此次老畢的遭遇,應該不屬於“因言獲罪”,而是出言不遜。也許正是由於老畢酒後的率性表演,他贏得了不少原本並不喜歡他的網民的理解和同情。

令人糾結的是,體制內像老畢這樣貌合神離的人還有多少?是少數還是多數?如果是多數的話,那丟人現眼的可就不是個人了,而是滋生他們的現行體制。這一點確實值得當局認真反思。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