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畢福劍風波反映當下中國政治話語的謎局

發表時間:

北京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前不久在一次友人飯局中興之所至,戲謔嘲弄式地唱了文革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一段唱腔,視頻流出後引起社會爭議,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畢福劍事件的分析評論。

觀察中國
觀察中國 RFI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畢福劍‘不雅視頻’風波按說發酵得差不多了”,“但事情很難就此畫句號,央視如何‘嚴肅處理’畢,變得高度敏感。原因是圍繞這件事的部分網上辯論越來越尖銳,朝着不同方向越引申越遠,從而使風波附加了人們在一開始未必能想到的意義。對畢做什麼樣的處罰,被這部分輿論當成‘政治宣示’來說。”“這似乎是中國輿論場頗為頑固的慣性:只要有一件轟動的事情出來,其政治意義就會放大到極致,很難以原來的規格落地。由於畢事件涉及毛澤東、解放軍等核心政治元素,辯論的最激烈部分根本剎不住車,鬥爭的雙方似乎一定要把對這件事上升為‘兩條路線的鬥爭’。”“ 可以預見,無論那個決定是什麼,都會有一些人表達不滿,並對它做新的‘上綱上線’。”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本來央視只停播畢福劍節目四天,畢也公開道歉,他給自己一個台階下,也尊重央視決定,此事也許就應過關了。但從中共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介入,並在其‘反腐觀察’版發表評論‘黨員畢福劍必須講規矩’中,定性畢福劍行為是‘嚴重的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來看,事件遠沒有結束。可以預料,當局有意拿畢福劍飯局事件殺一儆百,讓全國民眾,尤其黨員明白,即使私下場合也不能有言論自由,不可‘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對當局和領導人不敬。套用‘新華社’一句評論,‘毫無禁忌的表達只能對着樹洞’。中共對輿論的控制已普及到大學課堂每個角落,”“網絡微博與微信的言論,受到越來越嚴格監控。如果當局再藉畢福劍事件,把手伸進私人談話領域,讓人們生活在告密文化泛濫的畸形社會中,民眾即使朋友同席吃飯交誼,也要各懷鬼胎,人人自危,後果十分可怕。”

  香港《太陽報》社論系列“陽光華夏”的評論稱:“就此事件,起碼有四個問題應該思考:一是公眾人物在私人場合是否有批評領袖的言論自由;二是畢所服務機構是否有權因此批評並處罰他;三是將私人聚會視頻放上網是否告密行為;四是內地社會對此的爭議和畫線說明了甚麼。”“在這起事件中,一個爭議頗大的問題是告密者。許多人基於文革的教訓,痛恨將視頻發到網上的告密行為,文明社會是不允許有告密者土壤存在的。然而,把將視頻放在網上的人視作告密者,值得商榷。因為政治上的告密者總是向當局情治組織告密,而這個告密者不過是將視頻放在網上,公眾當然不清楚其動機是甚麼,但至少從該行為來看,不符合政治告密者的要求,至少不能簡單視之為政治告密者。事實上,對告密者的看法因人而異,‘非毛’者認為這是不可容忍的告密行為,‘擁毛’者則並不這樣看。內地民間的高度分裂,在這件事上再次得到驗證。”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馬亮的評論稱:“畢福劍事件看似偶然,但實際上卻反映了當下中國政治話語的謎局。雖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控制力日趨式微,但執政黨對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潮的監測卻從未鬆懈。在經濟、社會、科技、文化等許多領域的改革開放,使人們對意識形態的認識有所鬆動。但是,諸如此類的事件,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人們,中國的政治話語並未走出一條可以預期的道路。如果說改革開放以前,人們因為‘反右’ ‘文革’和‘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恐怖而噤若寒蟬、談政色變的話,隨着境外思潮的熏陶和輿論環境的鬆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些‘放肆’地談論政治了。有趣的是,一項針對網絡刪帖的研究卻發現,中國政府審查機構可以容忍網民對政治領導人和政府政策的批評乃至謾罵,卻不容許任何可能誘發群體事件的網絡倡議或謠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