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路透社調查結果 今年還可能再次降息

發表時間:

路透社今天發表一項調查結果說,如果中國想實現7%的經濟增長率,今年就將再次降息,並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推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規模的寬鬆政策。中國央行其去年11月以來已兩次降息及兩次降准,相比此前堅持使用公開市場上的定向工具,其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上可能已有所變化。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路透社對11-15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今年年底前中國可能會降息25個基點,並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00個基點。 為刺激經濟增長,繼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兩次降息後,中國央行4月20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

這是該央行兩個月以來第二次全線降准,也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降准幅度最大的一次。中國央行同時有針對性地實施定向降准措施。 路透社的調查認為,放寬政策可能不足以帶動經濟復蘇,但是中國如果想要防止經濟進一步放緩,降息和降准被認為是最起碼要採取的行動。

花旗分析師預計政策放鬆的力度可能更大。花旗在一份報告中稱,“我們依然預計,今年剩餘時間將再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目前認為要抵消資本流出影響並降低融資成本,必須還要再降准兩次。”

中國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只要外彙占款繼續負增長,且經濟沒有起色的話,降準的節奏也不會太慢,降準是大概率的、確定的。

據新華社本周援引中國央行顧問陳雨露的話稱,面對頑固的通縮壓力,中國後續進一步降準的可能性很大。 中國1-3月經濟增速降至六年低點7%,佔中國經濟規模的15%左右的房地產市場增速也降至六年低點。

中國今年通脹率或將從去年的2.0%降至1.5%,表明需求普遍疲軟。中國官員已指出,通脹指數低於1%將拉響通縮警報。 中國季度經濟增速跌至六年低點後,央行重啟全球金融危機時的非常手段  單次普降法定準備金率達一個百分點,並輔以0.5-2個百分點的定向降准。

路透社說,此舉對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融資成本未必立竿見影,而即將實施的存款保險制度意味着更多降准可期。 銀行人士指出,降准固然有利於降低銀行的負債成本,並增加資金供給,但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疲軟,有效需求不足;釋放出來的資金更多可能會流向資本市場。自央行去年11月降息開啟本輪銀根放鬆以來,銀行間無風險利率穩步下行,中國股市也持續上揚。資本市場對資金的分流作用,使得商業銀行的實際資金成本仍然不低。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表示,中國將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並根據經濟和通貨膨脹走勢進行適應性調整。不過他同時強調,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經驗表明,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改革創造機會,但單純依賴貨幣政策也會帶來風險。 中國總理李克強之前對金融時報說,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我們一方面通過財政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另一方面通過政府簡政放權轉變職能激發市場活力,最終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李克強不反對量寬,但是更看重結構性改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