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明鏡出版關於高瑜的文集《男兒習近平》

發表時間:

高瑜自己說“中國是新聞發生的中心地帶, 一天24小時忙不過來。”高瑜天生就是一個記者,如果有來生,她還會選擇當記者。她的才華、信息來源的廣泛,她對新聞職業的獻身精神和在中國成為一個媒體人的勇氣,我們認為尊稱她為新聞中心地帶的 “大姐大”應該沒有什麽問題。今天的“明鏡書刊”節目,我們就請明鏡集團總編輯助理、美國印第安納州大學大眾傳播碩士柯宇倩女士給大家介紹最近明鏡出版的一本關於高瑜的文集《男兒習近平》

高瑜文集《男兒習近平》
高瑜文集《男兒習近平》 明鏡
廣告

法廣:你們動作相當快呀,高瑜桉判決一出,明鏡出版社的《男兒習近平》這本書就出來了。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書名就是高瑜寫的一篇專欄文章的標題?

柯宇倩:對,的確是她的一篇文章。作為新聞界的同行和我們尊敬的前輩,我們欣賞她的新聞作品和為人,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中國人知道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希望更多的中國人關心她,所以,高瑜第三次被抓後,我們就準備為高瑜出這本書。書稿編輯臨近尾聲時,北京對高瑜的一審判決正好也出來了。

法廣:聽你之言,似乎外界對高瑜了解得不夠?她早就大名鼎鼎,是中國媒體人中得國際獎項最多的記者,對吧?

柯宇倩:從1980年高瑜加入中新社到1989年《經濟學周報》被停刊前,高瑜在中國是一個着名厲害的寫手,因為能寫,鄧小平家裡的人原有打算讓她去寫鄧小平;她給《經濟學周報》寫的嚴家祺與溫元凱的對話,被當局說成是89年的 “反革命動亂、暴亂的政治綱領” 。這個時期,確實不用擔心知道高瑜的人不多。

89年之後,高瑜沒有了工作,1993年被抓,然後被判刑、坐牢,一直到她從監獄出來之後,她就基本沒有機會在中國發表作品了。隨後,她被迫成了一位活躍於中國本土之外的媒體人。這次,高瑜桉件宣判前,一位高瑜朋友擔憂地說,因為國內的新傳媒及年輕人對高瑜缺乏了解,她的桉子缺少必要的聲援,為此,這位朋友呼籲大家一起來關注高瑜桉。

法廣:在《男兒習近平》這本書中,高瑜是如何成了你們說的新聞中心地帶的大姐大的呢?

柯宇倩:在接受《中國密報》採訪時,高瑜自己說“中國是新聞發生的中心地帶, 一天24小時忙不過來。”高瑜天生就是一個記者,如果有來生,她還會選擇當記者。她的才華、信息來源的廣泛,她對新聞職業的獻身精神和在中國成為一個媒體人的勇氣,我們認為尊稱她為新聞中心地帶的 “大姐大”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法廣:作為新聞界的同行,我們發現高瑜確實有不同於常人之處:不僅有大量高質量的新聞作品出現,而且,還有相當多的信息來源,你們是這樣認為嗎?

柯宇倩:就我們所知,1989年之後,高瑜的收入來源就是寫作,她經常是連續24小時不間斷地寫,看到她這樣發狂似的工作,人們簡直就不會相信她是一個近70歲的老人。她在接受我們採訪時說過,這樣寫作,既是為了自己的生活,也是為了自己喜愛的這份職業。

高瑜應該是北京活躍於體制外的最着名的消息靈通人士。就是靠這一點,她能寫出許多高質量的獨家新聞作品。從書中可以看到,她的新聞信息來源上至老常委、下至底層訪民,她還是北京各項研討會、沙龍的常客。 北京兩度以“洩密罪”來治她,三次將她關起來,與她是這樣一個消息靈通人士有相當密切的關係。

法廣:說到北京懲罰高瑜的原因,是不是與高瑜毫不客氣批評習近平也有關係? 

柯宇倩:北京以莫須有的法律名義懲罰一個71歲的老人,中國沒有獨立的司法,這些都會讓人們去想像懲罰高瑜的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 

高瑜是一個記者,她對政治事務的評判從來是一針見血。她在中國研究院的一個不公開舉行的小規模研討會上坦率地說過,當今的中國政治就是當代的納粹再加上斯大林的共產主義;她還說過, 恢復毛澤東建國初期的權威性和合法性,這才是習近平“復興之路”的宗旨和目標。

法廣:《男兒習近平》能起到讓更多中國人了解、關注高瑜的目的嗎?

柯宇倩:這本書收錄的是這兩三年期間,明鏡雜誌對她的長篇專訪,她在中國研究院小範圍研討會的演講、她為德國之音寫的專欄文章等,還有一部分是她第三次被抓和判刑之後,人們對她的關注與支持。透過這本書,讀者應該不難看到,如明鏡創辦人何頻先生曾詩意般形容的那樣,她是黑夜中的那顆亮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