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世界報:越南:平衡的策略

發表時間:

五月六日出版的法國大報《世界報》頭版關注的焦點新聞內容圍繞英國大選的話題展開。報道認為,對保守黨首相卡梅倫而言,英國五月七日舉行的立法選舉充滿變數。英國工黨與保守黨可能將與其它小黨派共同治理國家。移民問題是受到選民們關注的首要問題。兩名侯選人紛紛主張推行緊縮政策。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廣告

 今天《世界報》在地緣政治版頁刊出一篇文章,報道了越南選擇平衡戰略的做法。報道指出:由於擔心受到鄰國-中國的特殊影響,越南展開了一場複雜的聯盟遊戲,甚至不惜選擇與昔日的敵國-美國接近。

《世界報》指出:二世世紀,在擺脫了法國的殖民統治後,越南先後戰勝了兩個大國:首先,是與美國在1954-1975年的第二次印支戰爭中;另外一次則是在1979年的一次與其鄰國中國短暫、卻十分激烈的交鋒中。與中國的關係,可謂是千百年來,爭奪影響力、衝突不斷以及相互間不信任、充滿恩怨糾葛的一個古老故事。在中國的眼中,這個位於其南部的鄰國,不過是一個附庸國。中國甚至在漢朝和唐朝的上千年間佔領過越南。越南獨立後,曾先後在13世紀、15世紀和18世紀多次受到過中國軍隊的打擊。

越南的文化深受中國儒家和漢化影響。作為越南前帝國行宮的順化皇宮,就是北京紫禁城一個縮小了的版本。大概正因如此,兩國共產黨的關係以及兩國的經濟影響才得以如此密切和融洽:越南共產主義精英非常依賴於北京。

但是,對於這個鄰國,還有一種強烈的不信任感,它越來越被視為是一種威脅、特別在中國南海問題上。1974年南越和北越戰爭期間,中國佔領了受到親西方的南越當局控制的西沙群島。 2014年,中國在西沙海域建造鑽井平台引發兩國嚴重危機。在反對北京的暴力示威後,數千名在越華僑緊急撤離。

《世界報》指出:越南政府必須採取一項即可遷就其強大鄰國、又可制約它無所不在的存在的策略。對河內而言,這一策略便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與防務研究中心專家伊芙琳-吳(Evelyn Goh)口中的“三角政治”。即:利用與一個大國(如美國)的關係,向另外一個大國施加壓力。這是一種尋求平衡、圍堵、參與和糾纏的戰略。芙琳-吳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做最好的工作,同時做最壞的打算。

具體而言,這樣做的目的,既保存了兩國共產黨間的傳統關係,也維護了經濟影響力,(越南是中國倡導的亞投行未來57個創始成員國之一),同時轉向昔日的敵國-美國、東南亞國家聯盟、昔日的共產主義友邦俄羅斯以及日本,以求獲得更大的自主空間。

《世界報》最後指出:美國發展與越南的軍事關係,越南不排除簽署奧巴馬倡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越南購買了六艘俄羅斯潛艇,並從日本購進巡邏船。這是一場針對北京不公開的挑釁。

此外,《世界報》在另外一篇報道中,介紹了法國名校將發展目光轉向亞洲的消息。報道以法國著名商校-高等經濟商業學院(ESSEC)選擇在新加坡的發展為例,指出:法國一些名校前往新加坡、上海或北京發展,《世界報》注意到:在新加坡遇到的法國年青人在談到這些國家的經濟活力時,目光中閃爍着火花。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