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侯志明:六四——禁止紀念的日子

發表時間:

六四天安門事件26周年的前夕,法國著名漢學家、團結中國協和主席瑪麗•侯志明女士(Marie Hotzman)在法國世界報網站刊登紀念文章,標題是:六四,被禁止的紀念日。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侯志明在文中寫道,自從1989年6月3日午夜至4日凌晨發生這場災難之後,在海外的中國人每年都試圖紀念數千位六四遇難者。而中國國內的人們卻已大多已將他們遺忘,當然,這是中國當局刻意進行的信息封鎖以及混淆是非的宣傳的直接後果。

1989年的7月14日,法國隆重紀念法國大革命兩百周年時,當時流亡在巴黎的六四學運領袖曾經被法國文化部長雅克•郎邀請成為紀念儀式主席台上的嘉賓。坐在主席台上的中國學生頭上纏着白布為那些在天安門廣場上死難的同胞們戴孝。1999年,六四十周年時,全世界的各大城市都組織了大規模的紀念活動,成千上萬的香港人彙聚在香港維園參加了紀念六四的燭光晚會。六四二十周年時,雖然紀念活動組織者們已經開始失去信心,但是,六四對各國媒體、人權組織尤其對香港民眾來說依然是一個象徵性的日子。去年六四二十五周年的紀念活動雖然在全球別的地方相對有所減弱,但是,在越來越受到北京壓制的香港,紀念六四與捍衛香港民主以及政治權利融為一體。

然而,在今年,紀念六四二十六周年之際,我們能夠明顯地感覺到許多活動分子都已經心灰意冷。參加紀念活動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六四的慘痛記憶在官方的審查制度,個人的自覺自律,在他人的冷眼觀望以及多次的痛心失望中逐漸變得淡漠。而中國官方卻恰恰相反,不僅沒有任何放鬆,反而更加變本加厲。自從2012年中國主席習近平上台之後,當局參取了一系列打壓措施將中國國內的任何反抗苗頭扼殺在搖籃里。包括資深記者高瑜以及維權律師浦志強在內的多位知名人士都被送進監獄;著名異議藝術家艾未未被禁止出國,不能參加在任何國家為他舉行的作品展;異議作家廖亦武不得不流亡國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繼續被囚禁在監獄中;當局禁止積極關注中國社會問題的外國記者在中國工作,美國資深記者慕亦仁(Paul Money)從去年開始就被北京當局禁止入境;更加令人震驚的是,居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今天居然也遭到臨時拘押。在被中國監獄關押多日之後再被遣送回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遭到此一特殊的“待遇”。這些事件目前外界還知之甚少,因為當事者擔心對中國國內的親友造成危害,到目前為止始終拒絕向外界公開任何消息。但是,他們的行為在無意中協助了中國當局掩蓋其不擇手段、殘酷鎮壓的真面目。

文章最後引述被中國當局於2012年判處12年監禁中國詩人李必豐的詩句:

在這個國家,我們只有冬眠

但冬季過早地來臨

我們的樹木開始乾枯

我們再也沒有養份去供奉

於是我們的黑髮被歲月的雪

凍得漸漸斑白

我們的皮膚像龜裂的田野

冬季來了

我們都愛冬眠

心臟累了

血液累了

文章最後感嘆說,至少在法國我們還沒有被剝奪紀念這一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最大悲劇的權利。

法國各報頭版頭條

周三法國各大早報頭版開篇各有側重。右翼費加羅報聚焦法國國民議會周二一審通過的勞資對話法,認為原本旨在簡化勞工法的議案在被議員多處修改之後,反而給企業增添了負擔。左翼解放報則公布了該報對法國六大城市的空氣污染調查報告,指出高度污染的空氣四處瀰漫,巴黎、馬賽等大城市的街頭以及地鐵站甚至居民室內的空氣污染指標都嚴重超標。巴黎最大的查特來Chatelet 地鐵站的污染指數遠遠超出路面車輛集中的十字路口。對此,大巴黎地區交通部門負責人表示將逐漸改用電動剎車系統,並且更新地鐵內的通風設備。法共人道報與財經報紙回聲報同時關注歐盟對希臘提出的財政議案,但兩者的立場截然不同。回聲報的標題是為了避免希臘財政破產,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希臘提出議案。而人道報的標題則是:默克爾、奧朗德、容克、德拉奇、拉加德,這些債主們召開秘密會議旨在強迫希臘投降。天主教的十字架報則聚焦法國的中學教育改革方案,指出在改革方案實施之前,政府教育部門今天開始就中學歷史教科書內容展開討論。

周三解放報簡要報道了周一發生在長江上的翻船事件,指出船上的乘客大多是60至80歲的退休人員,他們都在上海的同一家旅行社購買了船票,該船的運載量是534人。中國交通部官員強調說,輪船並沒有超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