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中國經濟改革遭遇官員懶政庸政不所為

發表時間:

中央政府聲聲急令,頻頻出台諸多穩增長,促改革舉措,簡政放權的目錄越來越長,但反腐利劍從未停歇,穩增長擴投資遭遇地方債務窟窿,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官員懶政庸政不所為的報導頻頻出現。很多改革方案只聞出台鮮見落實,一些已批覆的項目也不見開工。

生態、健康與科技
生態、健康與科技 © 網絡圖片
廣告

中國正督促地方政府加快財政資金的使用和預算執行,如果未按規定期限使用將收回預算資金。

路透社報道,中國國務院周三召開常務會議決定自2016年起,對上年末財政存量資金較大的地區和部門,適當壓縮下年財政預算規模。這項決定為的是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作用。

發改委加快投資項目審批的速度也前所未有,僅周三就公布批覆新建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鐵路、海口美蘭機場二期擴建等七個項目,累計投資1,267.2億元人民幣。

這在本周公布5月疲弱的貿易及物價等宏觀數據後,不難看出中國政府對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焦慮。

但另一方面,官員不作為的報導頻頻出現,很多改革方案只聞出台鮮見落實,一些已批覆的項目也不見開工,以至中央發文督促地方政府儘快把用於穩增長的錢花出去,也折射出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微妙的博弈。

路透社今天分析了官員不作為的的三個原因。

原因之一:反腐利劍從未停歇,政府推進自身改革所面臨阻力。當簡政放權的目錄越來越長,習慣於行政管控的官員們分不清市場與政府管控的邊界時,懶政庸政不所為。

中國總理李克強數次強調簡政放權,痛批官場惡習,嚴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運轉流程繁冗、拖沓,亟需進一步簡化流程,加快簡政放權進程。

原 因之二:穩增長擴投資遭遇地方債務窟窿。當上一輪擴張政策遺留下的債務窟窿還在不斷用債務置換的方式緩解時,新一輪的擴投資項目又能吸引多少資 金介入呢?即使中國大力推進PPP方式,但在一些地方政府存在違約先例後,中國力推的PPP模式能吸引到多少資金也值得觀察。

中國周三對外宣布再次下達第二批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置換債券)1萬億額度。這是繼今年3月財政部下達第一批1萬億元置換債券額度後,中央財政再次出手緩解地方償債壓力。

原因之三: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中國今年開始執行的新修訂預算法,明確提出將政府性債務作為研髮指標納入政績考核,在經濟下行壓力仍大的現實面前,地方財力受限,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投資衝動。

新預算對涉及財政預算、決算及地方政府債務等相關內容均做出明確規定,包括建立考核問責機制,把政府性債務作為一個硬指標納入政績考核。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政府實行不救助原則。

稅務改革方案只明確要將地方主要稅收來源的營業稅在今年全部改為增值稅,卻沒有確定地方主體稅種,這在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沒有完全理順的前提下,大量的民生責任仍由地方政府承擔,也難免會影響地方政府積極性。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