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昂山素季訪華 究竟誰發生了變化

發表時間:

昂山素季,這位贏得世界聲望的民主鬥士現在開始訪問中國,中國的一些官媒表現出少有的熱情和贊意。一向對“民主人士”厭棄的『環球時報』稱“昂山素季對中國的態度實際且友好”,新華社也稱:昂山素季來訪“有望提升中緬合作和友誼”。

要聞分析
要聞分析
廣告

北京當年與統治緬甸數十年的軍政權友好,昂山素季那時是軍政權的階下囚,這位為本國實現民主不懈奮戰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鬥士出獄後也是一直遭到軟禁。那時,中國官媒對這個全世界熟悉的名字唯恐避之不及。後來,昂山素季的努力在緬甸取得了成功,她在2010年年末獲得了自由,緬甸開始走向民主化。在她快要獲得自由的時候,中國也出現了一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他們兩人的名字由此常常被人們連在一起。劉曉波的妻子劉霞得知昂山素季來訪,感到“非常高興”。昂山素季在這次訪華會不會向中國官方提及劉曉波的名字,自然深受各界關注。

北京放長線釣大魚?

在國際輿論衝擊下,緬甸軍政權自動交權,緬甸開始出現向民主體制過渡的文人政府。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聲勢越來越大,如果不是暫時受限於曾與外國人通婚不能競選總統的憲法條款,昂山素季在年內當選總統的可能性極大,她本人此次雖然不能參選,但預計她所領導的人民運動聯盟會取得大勝。

昂山素季多年的奮鬥終於使緬甸成為一個可以選舉國家領導人的國家,她成為一位越來越強有力的反對黨領袖,在她的影響下,緬甸黨禁報禁放開,民選政治實現,北京幾十年來經營的中緬政治版圖數月之間面目皆非。

在經濟層面,原來北京與緬甸軍方簽署的幾個價值不菲的大合同也遭遇問題,中國投資緬甸的水電站因環保問題停工,投資的銅礦也引起接二連三的抗議,協議中的中緬鐵路也被迫叫停。有了發言權的緬甸民眾強烈反對,這些大合同只好半途而廢。不久前,北京一家媒體稱,緬甸政府“迅速喪失了對社會的控制”,從今以後,北京必須與西方投資者分享緬甸市場。『環球時報』周三強調,在這種背景下,幾項重大的中國投資“被緬甸政府阻擋”。還有,果敢爆發了戰爭,緬甸政府軍同華裔反政府武裝作戰,戰火燒到中緬邊境,炮彈打到中國這邊的村莊。中國軍隊上周在這一帶組織了針對性很強的軍事演習。

昂山素季此次訪問雖然是以政黨交流的名義訪問中國,但中方在這樣的時刻接待昂山素季,顯然是把她作為一個未來的國家領導人看待的。這一點『環球時報』直言不諱,該報稱,看到了昂山素季對緬甸民眾有“壓倒性的影響力”,“她在緬甸未來政壇上巨大的勢力”。從官媒透出的信息可知,北京官方要隆重接待昂山素季,顯然是看中了她的政治價值而提前布局。據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披露的消息,昂山素季訪華期間,應該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0日,昂山素季一行在北京機場下機後,立刻被一輛黑色轎車接到釣魚台國賓館,這裡是中國接待外國元首的重地。

北京以黨的名義邀請昂山素季想做什麼?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北京想借昂山素季在緬甸的巨大影響力,來改善中緬關係;一種則認為此舉顯示北京與吳登盛政權有意拉開距離。法新社的評論說,通過這次邀請,北京似乎一方面明顯同緬甸當局拉開了距離,一方面有意同昂山素季這位在全世界富有聲望,同時在國內處於最前列的政治人物拉近關係。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的“俠客島”的文章直言不諱地說,“此次中國邀請昂山素季訪華,固然有着對推動中緬關係的前瞻性考慮,但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緬甸政府,尤其是軍方頑固派的一個警告。”

同時,北京這樣做還想制衡美國自緬甸軍政權交權後,一路靠近仰光,極富有進攻性的外交攻勢,希望再次把緬甸拉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媒體注意到,美國總統奧巴馬2014年訪問緬甸時,對昂山素季領導的反對黨關心的程度明顯超過了對登盛總統的注意力。

“昂山素季會成為中國的好朋友”

那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季一如中國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所預言,將會變成一位“中國的好朋友”嗎?

而此間媒體也發問,前政治犯昂山素季有可能在北京為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辯護嗎?劉曉波,參與起草『零八憲章』,2009年以來一直被囚禁在監獄。

此刻,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虔誠的佛教徒,昂山素季對中國的“第一次”訪問因其對緬甸少數民族羅興亞難民的遭遇保持緘默而面對國際社會包括達賴喇嘛的質疑。

澳大利亞緬甸問題專家尼古拉.費羅里則認為,昂山素季正在全力為本黨取得大選勝利奮戰,面對這樣一場巨大的挑戰,她只能夠非常務實。這位專家還認為,昂山素季懂得中國將在緬甸未來的前途上起到重大作用。北京的『環球時報』也在做如此預測。也有人認為,“在堅持民主原則前提下,為了人民福祉,與威權政治交往,昂山素季永遠都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不過,北京的媒體對報道昂山素季訪華還是抱有戒心,一面在謹慎地稱讚,一面也似乎只是在少數允許的官媒做做報道。大約,邀請昂山素季此刻訪華,對北京來說仍然有點尷尬。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