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中國/媒體

再有中資入股香港電視業學者議員憂失制衡促加強監管

不獲政府續牌的亞洲電視雖只有十個月的「壽命」,但亞視執行董事葉家寶宣布,已與新投資者簽約,買下現時中國內地投資者王征持有的52.4%股分,葉透露,新買家仍是內地資金。有學者指出,中資以「大包圍」形式進入香港電視市場,是無可避免的,最重要是電訊管理局加強監管,但現屆政府任人惟親,原有利用獨立人士掌管監管機構的機制已逐漸失衡,情況難以樂觀。

香港亞洲電視大股東王征。
香港亞洲電視大股東王征。 網絡DR
廣告

新買家要在明(15日)天才由作為亞視獨立監管人的會計事務所宣布,葉家寶亦沒有透露新投資者的具體身分,只說對方相當有實力,銳意將亞視打造成多平台的亞洲文化傳媒集團,並考慮重新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不過,由親中的聯合出版集團旗下公司成立的《橙新聞》報道,新買家是山東青島中金集團。

集團董事長是司榮彬,他在中國內地靠房地產起家,近年開始進軍文化產業,並在網頁揚言:「中金集團全面布局香港基金,能源,文化傳媒,互聯網金融」至於集團為何在牌照只有十個月的時間,仍然願意花8到10億港元(摺合9000萬至1.1億歐元)買入大股東全數52.4%的股分,接近買家的消息人士指,是看中有近六十年歷史的亞視積存大量影片的庫存及製作大樓。亞視現時新聞部員工還透露,新投資者有機會營運24小時財經新聞台,相信是要趕上日益蓬勃的中港股市。

立法會信息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對交易表示感到奇怪,因為亞視不久便只是一間沒有牌照的普通公司,再獲分配牌照的機會也不大,加上機器過時、資產利益不大,以及電視市場競爭力不大,難以理解新股東的投資原因。
他向本台表示,憂慮香港電視市場不斷湧入新資金均來自內地,並透過港人加以控制或干預,令現行保護本地文化的電視牌照條款形同虛設,港府必須正視。

根據香港《廣播條例》,免費電視牌照的持牌人必須是香港人,而出席董事會議的,至少一半是長期居港的港人;另外,過半數主要人員,尤其是節目製作的,均須由通常居港的港人負責。不過,亞視主要投資者王征透過其遠房親戚的港人黃炳均持有52.4%的股分,然後委派港人盛品儒當執行董事,再以盛的興問身分直接參與亞視的日常運作和管理,影響節目,被廣播事務管理局警告仍不收手,後被罰款一百萬,而盛品儒則須離職。莫乃光認為,內地商人以王征這種走法律罅的方法來背後操控,已經系統化,港府必須正視。

學者:中資大包圍難免港府須把關

事實上,在亞視披露新買家是內地人之前,手執香港免費電視市場牛耳的無線電視已於4月引入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主席黎瑞剛為新股東。另外,現時申請亞視停牌後的頻譜的公司,亦多有中資成分。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及傳播系講師梁麗娟向本台指出,電視影響力巨大,各地均有條文限制外資,以保護本土文化,回歸前的港英年代,政府亦曾拒絕澳洲資本買入倒閉的佳視,但她質疑,現時的港府會否拒絕內地資金。而在市場機制下,港府即使說引入競爭,中資亦會以「大包圍」方式參與,以現在申請電視牌照或經營網上電視者為例,六、七家之中,五家是中資的,實在難以抗衡。

誠然,以香港市場的規模,經濟吸引力本來不大,但梁麗娟指出,有關資金並非單看經濟收益,香港更難阻擋其滲入。但她指出,中資亦可加強競爭,帶來不同文化,無可厚非,但最大的壞處是好像王征這類中資不尊重香港法治,以為有錢有人事關係便可為所欲為。

她續稱,政府過往倚賴獨立的法定組織以制衡部門,例如投訴警方獨立監察委員會處理投訴警方的上訴事宜、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檢討舉報的跟進事宜,但有關委員會的新主席均由親特首人士出任,制衡作用成疑,而現時的通訊事務管理局主席何沛謙委任期滿後的去向亦屬未知數。
儘管有點與虎謀皮的味道,梁麗娟仍認為,政府應當好把關工作,委任獨立人士,尤其是外籍人士出任管理局主席之職,以認真執行甚至加強電訊局的監督工作,並主動調查違規情況,挑戰走法律罅人士。

香港現時只有兩家免費電視,其中之一的亞視,因股權爭議,導致員工薪金被拖延支付,法庭於去年12月頒令德勤會計師行當亞視的獨立監管人;今年4月,政府宣布,不與亞視續牌,亞視最長可營運至明年4月。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