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中澳自貿協定談判十年後簽署 獲中國輿論高度評價

發表時間:

歷經十年談判後,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政府終於在6月17日正式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內容涵蓋貨物、服務、投資等10幾個領域。澳大利亞對中國所有產品關稅最終將降為零,中國對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關稅最終亦降為零。輿論指,這是中國和其它國家已商簽的貿易投資自由化整體水平最高的自貿協定之一。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中澳自貿協定談判初始於2005年4月,去年11月取得重大突破。當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澳大利亞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與該國總理阿博特確認並宣布實質性結束談判。

今天,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澳大利亞貿易與投資部部長安德魯·羅布(Andrew Robb)在堪培拉分別代表兩國政府正式簽署《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出席簽字儀式,隨後,北京稱,這實現了“全面、高質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標。但在堪培拉,澳大利亞工黨仍持反對意見,指出簽署這項協定後,將危及到該國電力與通信行業工人的就業。

綜合法新社與新華社介紹,在貨物領域,雙方各有占出口貿易額85.4%的產品將在協定生效時立即實現零關稅。減稅過渡期後,澳大利亞最終實現零關稅的稅目佔比和貿易額佔比將達到100%;中國實現零關稅的稅目佔比和貿易額佔比將分別達到96.8%和97%,這個比例超過了一般自貿協定中90%的降稅水平。

在服務領域,澳方承諾自協定生效時對中方以負面清單方式開放服務部門,成為世界上首個對中國以負面清單方式作出​​服務貿易承諾的國家。中方則以正面清單方式向澳方開放服務部門。此外,澳方還在假日工作機制等方面對中方作出專門安排。

在投資領域,雙方自協定生效時起將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澳方同時將對中國企業赴澳投資降低審查門檻,並作出便利化安排。

法新社注意到,中澳自貿協定是6月繼韓國之後,中國與亞太地區又一個重要經濟體簽署的自貿協定。北京認為,這對於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進程以及加快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實現區域共同發展和繁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中澳兩國一直互為重要的貿易投資夥伴,雙邊經貿關係發展迅速,去年,中澳雙邊貿易額為1369億美元,是2000年的16倍。目前,澳大利亞是中國海外投資僅次於香港的第二大目的地。中國則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貨物貿易夥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另外在談及中國將從這份自貿協議中得到的實質好處時,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外合作主任張建平表示,通過雙方的降稅,將會滿足中國不斷擴大的對澳大利亞各種產品的需求,例如,澳洲牛奶在4年內入華將實現免關稅,國人在購買海外奶粉的選擇上就會多了一個較便宜的選擇。

也有研究報告指出,相比澳大利亞在自由貿易協定中獲得的礦業原料、農產品和服務業輸出的關稅優惠,中國從協定中獲利最多的將是製造業,尤其是紡織、服裝、玩具和運動器材等製造行業。而這些利好會在10年內逐步變現。

當前,中國官媒中新社指出,中澳簽署自貿協定,除經濟效益外,也代表在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下,作為美國盟友的澳大利亞加強與中國的聯繫,中澳關係的“種種不穩定因素”在經貿合作強化後,就越能維持在可控的範圍內。

截至今天,中國已簽署14個自貿協定,涉及東盟、韓國、新加坡、巴基斯坦等22個國家和地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