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非洲

標準普爾:非洲日益形成對中國的依賴

國際信用評級標準普爾最近公布一項研究指,非洲經濟日益依賴中國,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進口國和第一大投資國,非洲國家極易受到中國需求降低及經濟減速等因素的影響。

Chine-Afrique
Chine-Afrique dr
廣告

 中國已成為非洲最大的原材料購買國和第一大投資國,同時也是非洲一個重要的借貸來源國。標準普爾的研究顯示,這一狀況對非洲具有“雙刃”效果。一方面中國與非洲的密切關係促進了南部非洲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也使得非洲國家對中國經濟形成依賴,尤其是當中國經濟出現增長放緩、對原材料進口需求減少的情況下,非洲國家極易受到影響。

 研究以銅礦價格為例,非洲出口的銅價從2011年的每噸1萬美元,下降到目前的每噸6400美元,這嚴重影響到了如贊比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出口收入;同樣,國際煤礦價格的降低,也使煤礦出口國莫桑比克的出口盈利大幅縮水。

標準普爾指,中國銀行對外放貸條件往往寬鬆,其放貸主要考慮三個因素,即:是否可獲得原材料資源、是否能支持中國企業發展、是否利於擴大中國對外影響力。而中國銀行往往傾向於優先考慮地緣政治因素,而輕視還貸風險。與之相比,世界銀行和法國對非洲貸款條件則要嚴苛得多。標準普爾指,受國際原材料價格競爭、貨幣價格波動及經濟放緩等因素影響,一些非洲國家將可能出現還貸困難。

標準普爾認為,鑒於中國不斷加強其在非洲的影響,預測中非關係環將繼續不斷發展增強。而對中國而言,憑藉其掌握的4萬億美元充足的外彙儲備,預期未來中國經濟將更多轉向在全球的投資獲益、包括對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從而改變目前過度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

標準普爾的研究指,中非雙邊貿易15年呈爆炸式增長,2013年撒哈拉以南18個非洲國家對外出口的23%是對中國貿易;而2000年這一比例僅為4.6%。在投資方面,中國2005年對非洲的直接投資為1億4500萬美元,到2013年猛增至16億美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