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股市

新華社承認救市無效1200家企業申請停牌自救惟後果或更壞

中國總理李克強的“暴力”救市效果成疑,上海及深圳A股仍無起色,甚至連官方新華社也不得不承認“救市無效”,多家企業為求自保,紛紛自行停牌,停牌企業據稱多達1200家,但市場分析認為,以香港過去的例子證明,停牌只會導致更嚴重的股災。

上海股市股民
上海股市股民 Reuters/Aly Song
廣告

中國上證綜合指數星期一上升一天後,7日卻倒跌1.29%,反映細價股市場的上證B股指數更是暴跌9.07%。

新華社客戶端(手機新聞程式)7日發布的市場直播文章稱:“銀行股和兩桶油(中石化、中石油)的救市無效,A股早盤再度大幅下跌”,滬指盤中跌破3600點。大盤股拉升救市的背後,中小盤股成為了殺跌的重災區。官方的中國證券報亦表示從中小型股價的表現來看,足可顯示“救市效果仍較為微弱”。

新華社使用“救市無效”四個字,與李克強“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等誓言截然相反,外界為之愕然。保衞戰以來,當局嚴控媒體輿論,禁止發出不利救市的聲音,甚至有網民虛稱有人炒股失敗跳樓也被當局拘查,新華社發出如此泄氣的言論惹外界揣測。

蘋果日報引述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鬥指,新華社作為官媒,遣詞造句一向嚴謹,但使用這樣的文字,已違背中央的救市精神。新華社此言有多種解讀:一是記者編輯無心之失;二是新華社終於講真話;三是中央內部對暴力救市仍存不同看法,有人要出聲。第四種可能是,高層或意識到無法用行政手段來解決股市問題,透過新華社放風準備撤退;這將使A股陷入災難。

香港TVB電視新聞引述人民廣播電台報導,為了避開跌市自保,先後已有逾1200間上市公司申請停牌,相當於整個市場的四成。雖然申請停牌的公司被股民稱許為“良心企業”,但專家推測,此舉只會更惡化下跌的勢頭。

人民廣播電台報導,面對股市“狂風暴雨”,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加入停牌“避災”陣營,掀起內地金融史上最大規模的“停牌潮”。星期二晚(7日),上海及深圳再有逾500間上市公司申請停牌,令暫停交易的股份總數,有機會增加至逾1200隻,占上市公司的四成。

不過香港耀才證券研究部經理陳偉聰就完全不認同停牌自救,估計停牌潮只會令市況更差,“這個反而是適得其反,我認為如果到這地步,公司都要靠停牌以迴避沽壓,對於整個市場的訊息是頗為悲觀。沒停牌的公司或面臨更大沽壓,投資者會否選擇,首先沽出目前未停牌的股份,避免未來想沽亦不能沽”。

香港信達國際研究部聯席董事趙晞文分析:“參考香港經驗來說,1987年股市大跌時曾經停市4天,但形成了當時投資者恐慌情緒更緊張,導致復市或重新復牌後,股價都出現一個較急速的下跌,這個舉措,未必可以提振內地投資者的信心。”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