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國家級“暴力救市” 實際上等於摧毀股市

發表時間:

中國式的“經濟奇觀” 在上周末的股市再一次出現。在國家級“暴力救市”的干預下,股市止跌回升,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暴力救市”的分析評論。

觀察中國
觀察中國 RFI
廣告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中國大陸股市昨天全面翻紅,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國家隊的實力和它們出手的能力都得到了驗證,政府救市的信譽得以初步確立,市場信心由此得到了重要支撐。”“公安部副部長孟慶豐昨天率隊前往證監會,排查近期惡意賣空股票和股指的線索。這除了打擊這一輪股市中的違法違規行為,也對未來股市的健康發展具有正面的威懾意義。”

   香港《東方日報》“神州觀察”的評論稱: “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國資委、財政部連發十七道金牌,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國家級救市行動。公安部更公告,要嚴查惡意做空人士。在‘無產階級專政鐵拳’威逼之下,‘空軍’迅速敗退。有網民笑稱,關鍵時刻還得靠暴力機器,‘槍桿子裡面出政權’。”“事實上,在現有的機制下,國際大鱷做空中國,還沒有太多手段,但如果中國資本項目開放,這些人很可能從股市開始,到債市再到人民幣彙率,全面出擊,瞬間就能置華於死地。以中國政府現有的監管及危機處理水平,根本無法應對。”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稱: “連續幾周跌跌不休,一度讓外界懷疑中國政府已經失去了對市場的管控能力。不過,過去兩天形勢翻轉,說明北京不乏管控工具,只是這樣的救市法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股市的起落動蕩往往難以預料,涉足股市的人必須充分認識和承擔其中的風險,如果每一次股災都寄望政府出手化解,必將導致市場的扭曲,當然也不利於股市作為融資平台的進一步開放。”“中國官方強力救市顯然是擔心股市暴跌可能導致社會動蕩,引發政治風險。但這種對市場的強勢干預,卻有違市場的運行規律,是難以持續的,也與中國政府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大政方針相抵觸。”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措施的暴力程度,令港台和西方國家的市場無法想象,包括禁止大戶拋售手中股票半年、限制新上市公司數量、下令國企和政府部門直接注資入市等。這些非常措施雖有必要,結果也促使9日和10日股市回升,但西方和海外華人觀點,都認為‘摧毀’了股市。因為‘暴力救市’等於政府無限制地干預,不再按市場機制運作,政府控制投資者(譬如大戶),控制資金(譬如大舉注資入市),控制上市公司(譬如禁止新公司上市)。這已不是由需求決定的自由市場,實際上等於摧毀了股市,所謂‘政策市’ ‘法政股市’的嘲諷,都由此而來。劫難後的投資者,現在對股市的唯一概念,就是政府即市場;政府須重建投資者對股市的信心,但相信很長時間內都難以辦到。當局也賠上威信,領導風格和能力都受外媒質疑。”

   香港《信報》的社論稱:“股市吃了止瀉藥暫時定一定神,然而這種‘官方製造’的供應及需求終究不是真正的市場供求,成交價格根本不反映市場力量及公司狀況,投資者無從評估風險及回報,只能像進賭場‘賭大細’那樣盲目下注,再看中央是托市還是打擊泡沫以猜度‘骰子’的變化,當股市變成‘賭廳’時,投資者參與意欲降低,由市場成交額逐步萎縮可見,陰乾的畸局已成,在國際層面有目共睹” 。 “同樣令人擔心的是日後中央退市時會產生多大震蕩。應該看到,今次內地政府部門介入股市的廣度、深度和速度可謂冠絕全球,從改變監管規則,提供融資資金到直接買入上市企業股票不一而足,但是,這些干預動作不可能長期存在變成常態,政府終有一日會抽離,令市場重回常軌。”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