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上海視窗

楊繼繩離職《炎黃春秋》公開信抗議審查

發表時間:

7月1日,在官方重重壓力下,75歲的老媒體人楊繼繩離開《炎黃春秋》總編輯崗位,並退出《炎黃春秋》雜誌社。 離職前,他寫下了《致炎黃春秋社委會和全體讀者的告別信》和《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最後陳述》,以公開信形式發表,詳細描述了《炎黃春秋》最近幾個月來與中共審查機器的鬥爭的全過程。

上海視窗
上海視窗
廣告

就在昨天(7月16日),原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升任中宣部副部長後首次公開亮相:扼殺南方系的黑手,得到了主子的獎賞。 

對中國媒體來說,這是最悲催的時代,一邊是廣告市場的崩塌,另一面政治審查的網絡愈發嚴密,“報禁未開,報業已死”。

上海一位報業高層告訴本台,上海近90家報紙,2014年的總盈利不到3億元,其中《上海證券報》以近兩億佔據首位,《第一財經日報》盈利三千萬,其他幾十家報紙盈利不過兩千萬。 

楊繼繩介紹,4月1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炎黃春秋》雜誌社發出的《警示通知書》。 

該文稱,“《炎黃春秋》變更主管主辦單位以後,2015年前4期共刊登86篇文章,其中就有37篇文章涉及重大選題,均未向總局報備。”“責令雜誌社立即糾正違規行為,從2015年第5期開始,對重大革命和重大歷史題材的文章做到應報盡報,全部履行報備手續。” 

2014年9月10日,時任中宣部常務副部長雒樹剛主持四部委聯繫會議,在《炎黃春秋》雜誌社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決定改變《炎黃春秋》的主管主辦單位。隨後,有關部門背着《炎黃春秋》雜誌社在一個星期內就辦完了變更手續。 

對行為,炎黃春秋雜誌社進行了抵制。隨後,新的主管主辦單位文化部藝術研究院和《炎黃春秋》雜誌社經過幾個月的反覆協商,最終達成了幾點協議,在編輯、人事、財務方面,給《炎黃春秋》自主權。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警示通知書》要求雜誌社的現主管主辦單位文化部藝術研究院“督促雜誌認真整改,對2015年第5期雜誌選題內容進行嚴格審核”,“切實履行管導向、管幹部、管資產的職責,強化對雜誌社的日常管理”,“確保正確輿論導向”。 

《炎黃春秋》編輯部討論了《警示通知書》,以及下達《警示通知書》時兩位司長的談話,對“警示通知書”所說的有些文章“違規”提出了異議和“不理解”。 

例如,《我所認識的貪官王守業》選自《張金昌將軍回首往事》一書。張金昌這本書2012年出版,書中有前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的《書敬張金昌將軍:浩然正氣》,有洪學智上將、張震上將為此書寫的題詞,還有趙南起、傅全有、王瑞林等多位上將與作者張金昌合影的照片。 

楊繼繩質疑,從公開出版物上選出的反腐敗文章,為何“違規”? 

《警示通知書》指出《炎黃春秋》37篇“違規”,其依據是《圖書、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1997年新聞出版署新出(1997)860號)。這個“辦法”列出15個方面的選題必須報備: 

1,有關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文獻選題;2,有關黨和國家曾任和現任主要領導人的著作、文章以及有關其生活和工作情況的選題;3,涉及黨和國家秘密的選題;4,集中介紹政府機構設置和黨政領導幹部情況的選題;5,涉及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的選題;6,涉及我國國防建設及我軍各個歷史時期的戰役、戰鬥、工作、生活和重要人物的選題;7,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選題;8,涉及中共黨史上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選題;9,涉及國民黨上層人物和其他統戰對象的選題;10,涉及前蘇聯、東歐以及其他兄弟國家重大事件和主要領導人的選題等等。 

《炎黃春秋》編輯部認為,15條中的前十條幾乎覆蓋了近、現代史的全部內容。凡是近、現代史專業的刊物,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要備案。上報備案後,待新聞出版總署批准以後才能夠發表。這些條報備範圍,每一條都界限模糊,無法操作。 

儘管如此,《炎黃春秋》還是儘可能地遵守這個“辦法”。多年來,一直堅持每月兩篇文章報備,但五年報備稿中不能用和沒有答覆的佔總數的80%。沒有答覆的稿件中,有的兩三年渺無音訊,如石沉大海。 

楊繼繩認為,這麼大比例的稿件不能用和不答覆,不是因為審查部門不負責任,而是審查工作有困難。稍有風險的稿子因怕負責任,寧可槍斃,也不願放過。有些好文章不同意發,又於理不合,只好拖着不表態。 

楊繼繩介紹,《炎黃春秋》編輯部實際操作中實行自我審查的“八不碰”:六四,三權分立,軍隊國家化,法輪功,現任國家領導人及其家屬,民族問題,外交問題等“八不碰”。 

總局向《炎黃春秋》下達《警示通知書》時,兩位司長一再強調,這一行為是“依法治國”,依據的法規、規章是國務院的《出版管理條例》、新聞出版總署的《期刊出版管理規定》和《圖書、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重大選題備案辦法》等。 

對此,《炎黃春秋》編輯部認為,官方對外不承認有報刊審查制度,只有“備案”制度。以法理來說,“備案”是行政相對人將其需要進行的行為活動告知行政機關,為行政機關事後檢查監督提供資料或某種依據,只不過通過備案知會行政機關,而無須得到行政機關的再許可;“備案”也只是事後提交,而非事先審批。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做法,事實上把“備案”變成了審批,違反了中國憲法關於出版自由的規定。 

在致讀者的告別信中,楊繼繩解釋了他此次退休的直接原因:4月10日新華社三位局級幹部代表社黨組找他談話,用黨的紀律要求他立即退出《炎黃春秋》。 

但如楊繼繩說的,“不是巧合”的是,也在當天,新聞出版和廣電總局向《炎黃春秋》雜誌社發出的《警示通知書》;同樣在4月10日,幾家極左報刊和網站,以姚文元式的文風,對《炎黃春秋》發起集中攻擊。 

此番對《炎黃春秋》的整肅,顯然並非是新聞出版總局的自選動作,來自於更高層面,因此,雖然他以75歲的媒體老兵,對體制發出呼籲,“萬馬齊瘖究可哀,請高擡貴手,給《炎黃春秋》留下一小片生存的天地。” 

楊繼繩並不樂觀,他承認,也許在將來某一天,在反對力量的壓力下,《炎黃春秋》不得不“玉碎”,但他認為,玉碎不是毀滅,“縱死猶聞俠骨香”,一家雜誌被迫關門,會有更多同類的雜誌產生。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