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缺雪的北京何以爭得冬奧會主辦權?

發表時間:

周末版法國《世界報》在頭版凸出報道的主題是醫學界可能終於找到了可以遏制非洲埃博拉疫情的疫苗。但佔據該報國際版大版篇幅的主題是中東各地的危機局勢:與蓋達基地組織結盟的激進團體  敘利亞支持陣線面對阿薩德政權以及美國支持的反對派聯盟左右開弓;一名巴勒斯坦幼兒在以色列極端分子製造的縱火案中喪生引發憤怒;伊朗軍事參與伊拉克抵抗激進團體伊斯蘭國提升政府民意。在中亞,阿富汗塔利班民兵最高領導人毛拉-奧馬爾死亡,《世界報》發表長篇文章,試圖揭開這位神秘人物的面紗;另外,該報駐上海記者發表文章,報道國際奧委會再次給予北京奧運主辦權的過程。

法國《世界報》巴黎總部外景。
法國《世界報》巴黎總部外景。
廣告

《世界報》關於北京承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報道文章的標題是:2022年冬季奧運會主辦權給了沒有雪的北京。文章寫道:在環繞北京北部山丘的滑雪道上,讓遊客印象最深的景觀是那裡完全沒有天然雪。遠遠望去,那些覆蓋著人工雪的山嶺與周邊顯示着氣候乾燥的黃褐色景象形成反差。但這裡的乾旱現實絲毫沒有影響國際奧委會將2022年冬季奧運會的主辦權給於北京和河北省的另外兩座城市。在慕尼黑、奧斯陸和斯德哥爾摩先後因為投資巨大也因為缺少民意支持而退出競爭後,奧委會只能在北京和阿拉木圖間選擇,阿拉木圖的競爭口號是“保持真實”,因為只有他擁有冬季體育運動必須的元素  雪。北京市長7月31日面對國際奧委會成員陳述爭辦理由時對此匆匆帶過,保證說,人工降雪只會消耗當地1%的水資源。文章介紹說,北京和河北缺水之嚴重,以至於政府在去年冬季啟動了在毛時代就提出的南水北調巨大工程計畫。北京得以說服了國際奧委會的理由是其承辦方案的可靠性。北京承諾不會投入巨額公共資金,但還是需要在北京與張家口之間修建一條高速鐵路線。北京的理由還有旅館設施,有北京將擁有兩座國際機場等等。國際奧委會主席解釋其最後決定時表示,他們相信北京會說到做到。

不過,該報駐上海記者寫道:北京在介紹其爭辦方案時完全沒有提及人權問題,參與投票的奧委會成員中也無人就此向中方提問。而藏人團體、維族人團體、人權組織等都呼籲不要給予北京新的奧運主辦權,因為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沒有帶來任何人權改善,而自那以後,尤其是最近幾周,人權狀況明顯惡化。自7月初以來,大約230名維權律師因為受理了涉及基本人權的案件被拘押,他們中有些人仍然沒有獲釋。“人權觀察”組織中國事務負責人索菲-理查得森向《世界報》記者表示,奧運口號“更高,更快,更強”恰如其分地描繪出中國政府對公民社會的打壓:那就是,在短時間內更多的非暴力活動人士被關押,面對更嚴厲的待遇。

《世界報》駐上海記者在該報網站上發表了一篇內容相近的文章:北京如何獲得了2022年冬季奧運主辦權。文章指出,無論是中國北方嚴重缺水的現實,還是政府在人權領域越來越嚴厲的打壓,都沒能影響國際奧委會的決定。北京申辦代表團介紹其申辦優勢時聲稱,92%的北京居民支持申辦奧運,但卻沒有說明中國並沒有獨立的民意調查。

另外,《世界報》周末版也發表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文章,介紹國際奧委會即將進入實施的改革。巴赫將奧委會7月31日在吉隆坡做出的決定稱作是歷史上的第一例,因為北京是奧運史上首座承辦冬、夏兩季奧運會的城市。但他指出,吉隆坡的決定也將是奧運史上的最後一例,因為根據奧委會通過的改革方案,奧運城市的選擇未來將更注重可持續性以及傳承和透明。儘管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時,2022年奧運會申辦程序已經啟動,但改革思路還是產生了效應:2022年奧運會的投資將明顯低於以往任何一屆奧運會。改革方案首次要求評估報告必須明確包含風險與機遇評估,也將重視人權狀況,聽取獨立非政府團體在人權、勞工權利、媒體自由以及環境問題方面的不同意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