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津爆事故後輿論沸騰PK官方冷處理

發表時間:

8月12日深夜,天津濱海新區一危險品倉庫連續發生兩次爆炸,現場騰起蘑菇雲。據測算,爆炸破壞力相當於24噸TNT炸藥當量  能量接近53個戰斧式巡航導彈。傷亡人數不斷上升,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最新報道,事故到周四已造成致50人死亡,包括12名消防員,另有700多人受傷。在關注天津爆炸造成的人員和物質損失的同時,對災難發生後的新聞不透明,以及政府冷處理等問題引起的爭議也再次引發爭議和批評。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爆炸發生後,儘管北京時間已經是深夜,但微博、微信群、朋友圈被刷屏,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已以億計。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爆炸的場景就被捕捉下來,進入了大眾視野。爆炸現場的火光,蘑菇雲以及現場附近地區一片狼藉,令人觸目驚心,猶如戰場的圖片充滿了社交網站,所有的跟貼和評論都在為可能的遇難者祈禱,為傷者祝福,同時也希望得到更多的有關消息和報道,大家都在問爆炸發生的原因,具體地點,波及範圍,究竟有多少人死傷,爆炸是否會造成空氣污染,是否會發生新的爆炸,醫院是否需要鮮血等等方面的信息,人們急切希望知道更多權威的信息。

但民眾的急切心情與天津市政府和媒體的的回應和表現形成難以理解的鮮明對比。

有網友表示,直到周四凌晨3:52,距離爆炸事故發生已有4個多小時,網絡上已經流言四起。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天津發布”才發布了第一條消息。 

網絡上有文指出,雖然遇到這種突發事件,第一時間要求公布死傷者人數、事故原因等,有些過於苛刻。但通過微博、網站動態發布最新信息,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出現謠言,減少民眾的恐慌情緒,這樣的要求並不過分。從3年前的薊縣大火,到如今的塘沽爆炸,沒有絲毫進步。。
更傳出消息說,就在全球各大網站,電視台的都在關心天津,天津衛視卻在播韓劇,當地電視台晨間節目幾乎全部是電視劇和娛樂節目。

網友感慨又無奈地說,新聞業內有一種說法:天津是一座沒有新聞的城市。這一次,似乎依然沒有新聞。這種對民眾知情權的藐視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而在微信上傳播的令一條信息也引起質疑和費解,內容是:‘一級,要求天津塘沽開發區爆炸事件撤出頭條和頭圖推薦,清理跟貼,不要轉載非新華社的稿件,已轉的請撤後台。 ”這條消息沒有出處,也無法查明信心的可靠性,但從天津市政府的網站來看,這條消息可能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該市政務網站上與大爆炸有關的新聞的確與中國官方網站新華網出奇一致,僅有的一條報道就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對天津爆炸做出了最高指示。

再打開被認為較獨立可靠的《南方周末》網站,也會驚奇地發現頭條也不是天津爆炸,相關內容僅出現在相當靠後的社會版上,題目是,天津濱海新區爆炸已造成11名消防員犧牲,發貼的時間為8月13號北京時間11點,隨後竟沒有對遇難者人數進行更改,而更令人詫異的是,在這條消息下面僅有一條跟貼,也完全與天津爆炸無關。

在這樣的大災難和事故面前,究竟是何種原因導致媒體集體噤聲,不得而知。

在這樣的氣氛中,網上對天津大爆炸前因後果以及政府的處理方式提出五個待解疑問有多大或的答案的可能性呢?
這五個疑問是:

第一:究竟有多少人傷亡?
第二:為什麼流言在散布,官微在沉睡?
第三:市民在逃難,政府在哪裡?
第四:爆炸是否與化工圍城有關?
第五:爆炸事故真相從哪裡來?

面對民眾知情權和官方的冷處理,網上有人發出的感慨似乎很有道理,說任何災難中,真正擊垮人類的不是傷亡,而是恐慌,因此,在任何災難發生後,第一時間緩解民眾恐慌情緒,是政府的應盡職責。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政府的職責不只是搶險滅火,而是應該有一套全面的應對機制。

無論這次事故中,最終導致了多少人傷亡,要求有關方面都應該以透明來產生真相,通過媒體真實、客觀的報道確立公信。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