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

宰遊客香港7間藥店被點名

香港有7間藥店因為被消費者委員會指“以極惡劣銷售手法經營”而公開他們的名字,並且批評他們使得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蒙污。其中一間“聲望藥房”以4萬元港幣的售價,向大陸旅客售出兩瓶中藥成分的“黑鬼油”,當遊客發現出了問題後企圖退貨時,卻遭到拒絕甚至威嚇。其中最嚴重個案是有大陸遊客被誤導以15萬元港幣購買一斤珍珠粉。

宰遊客香港7間藥店被點名
宰遊客香港7間藥店被點名 網絡DR
廣告

被消委會點名的7間藥店分別是位於銅鑼灣的聲望藥房、龍城大藥坊、大藥坊、龍城中西大藥房、宗宏堂大藥坊,以及位於旺角的恆大中西藥房和龍城大藥房。這些藥店的老闆只有5人,醜行被揭發後,通常都關門結業一陣,然後換個招牌再宰客。

聲望藥房早前被被踢爆以近4萬元向內地客售賣兩支“黑鬼油”後結業。其餘6間分別由4大老闆持有,包括持有宗宏堂的姚志份、持有大藥坊和龍城大藥坊的吳志標;今年5月突由恆大中西藥房改名的龍城大藥房,新舊名稱均由楊啟鋒持有;在恩平道開業的龍城中西大藥房有限公司由王陽顥持有,但該店招牌龍城中西大藥坊則同由前述吳志標持有。除楊外,上述各人均持有多家藥店。

今年首7個月,消委會共接獲127宗針對上述7間商戶的投訴,投訴人大多為內地遊客,總金額逾150萬元。而在127宗投訴中,只有35宗經消委會介入後成功和解,成功率不足三成,遠低於消委會平均逾七成的成功率。

消委會批評部份藥店對投訴採取不合作態度,並續以不良手法經營,破壞香港購物天堂美譽。消委會主席黃玉山強調,在昨日點名前曾致函邀請商戶,但部份完全無回應。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指,曾有消費者在涉事藥店報警時,職員以惡劣態度稱“你報警都沒用”。

新修訂的《商品說明條例》於2013年7月實施,消委會指一直有轉介個案予海關跟進。海關回覆指,由2013年7月中至今年6月底,海關已開立223宗涉及中西藥店或參茸海味店的貨品舉報,其中77宗涉不良營商手法,至今共有21宗成功檢控個案。

消委會建議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研究將涉及不良營商手法的投訴,加入作為藥店發牌、續牌及釘牌的考慮因素。消委會又建議消費者在藥店購物時,逐一詢問每件貨品的價錢和幣值;購買參茸海味或藥材時,需留意是以斤、両或錢等單位計算;在付款前,顧客應盡量阻止店員將相關參茸藥材貨品切片或磨粉;使用信用卡簽賬時,須先核對銀碼才簽名或輸入密碼。

近年消委會接獲有關購買參茸海味和中藥等的投訴持續增加,去年總數達845宗,較上一年增逾兩成;今年1至7月的相關投訴達531宗,較去年同期增逾一成。值得留意的是,7間藥店非全持有“獲授權毒藥銷售商”牌照的藥店,有些只持有“列載毒藥銷售商”牌照。根據法例,藥店不需藥劑師駐店,但不可售賣醫生處方藥物及部份受管制藥物。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